更新:去年,一位網友 rial 在《批踢踢實業坊》上,分享了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發出的處分書,某甲與支持中國人士起衝突的內容中寫明:「支那」不含貶意,以不起訴處分。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統派經常批評台灣人使用「支那」作為稱呼中國的方式非常的不尊敬,甚至是「不尊重自己的祖先」。可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不論從歷史淵源來看、甚至是「支那」一詞的本意,其實都跟 9.2 想的不一樣。
(責任編輯:林芮緹)

取自維基百科
編按:統派經常批評:「在台灣身邊很多人都大言不慚的稱中國為『支X』,不管這個中國是指政治上的,還是文化上的統一都用這個帶有嚴重歧視和殖民侵略意味的稱謂,但大部分的祖先、甚至往上數三代都是寫中文、吃米飯、拜佛教道教媽祖的中國人,這樣很無知和低劣的做法,算不算對祖先不敬?」
文/rial
支那 = China 這是翻譯啊有啥問題? 哪裡歧視?
你們有沒有想過:
「中國人」,應該是 1912年之後,才有這種東西;也就是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才有「中國人」。但是在1912年之前,中國的前身,都是被外國稱為「支那」(China) 連支那人都自稱支那。
清末民出的梁啟超的筆名就是「支那青年」 1914年,孫文給日本首相大隈重信伯爵的密函中即自稱支那、對支政策、支那革命黨 、 支那國民、支那人等,共計34次。1929年,柳亞子寫詩讚揚孫文與毛澤東,有「並世支那兩列寧」詩句。
好了,回到台灣。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時,台灣屬於日本領土。也就是台灣人根本就不是「中華民國」國民,也就是「台灣人」根本不是「中國人」。目前在台灣定居的人口當中,真正的「中國人」應該是二戰後,跟著蔣介石從中國逃難到台灣的這群人。他們才能算是「中國人」(滯台中國人) ,因為他們的確就是從「中華民國」建立時(1912年),就是中國的國民,這點跟台灣人完全不同。
因為台灣從來不是「中華民國」的領土,所以台灣人從來也不算是「中國人」,目前台灣人拿「中華民國」身份證,也只是「為了管理方便的暫時措施」。
真正要講的話,台灣人的祖先是「支那人」,但不是「中國人」。因為「支那」(China) 在幾百年前就是「大清帝國」的別稱。而從福建移民到台灣定居的年代,大部分也在「清國時期」,不過移居到台灣後,福建後裔很快就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不再以福建人自居了——這點跟「滯台中國人」差很多。「滯台中國人」逃難到台灣後,就算定居台灣幾十年,甚至到了第二代……還是以「中國人」自居。
(本文經原作者rial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Re: [問卦] 整天說「支X」的人 對的起祖先嗎〉。)
推薦閱讀:
打臉統派的「台獨叛國論」──中華民國並不擁有臺灣,台灣才是中華民國的主人
戳破中華民族的神話──華人的概念不是自古就有,而是為統治方便被梁啟超「發明」出來的
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少騙,真正的中華民族早在 3 千年前就被周武王給滅絕了
兩岸同屬中華文化?台灣漢文化發展時,「中國」根本還沒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