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民進黨立委余宛如推動的放寬外籍人才來台草案,這幾天在社會引發不少爭議。批評聲音認為這是讓外籍白領勞工搶國內勞工飯碗。支持聲音則認為要有更多競爭,台灣才會進步。

這次草案雖然沒有動到外籍勞工最低薪資限制,但卻開放讓兩年內畢業的學生可以不受最低薪資限制,來台實習。

社運人士王奕凱從過去聘僱僑外生,最早就是沒有最低薪資的例子指出,一但開放外籍實習生不受最低薪資限制,國內薪資水平將大大被拉低,嚴重衝擊國內就業市場。(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王奕凱

白領外勞不是限制跟開放之爭,台灣本來就已經有開放外籍人才來台辦法,真正的爭議是要不要放到這麼寬,這樣的寬對整體發展有利還是不利。

外籍白領、實習條件、薪資衝擊、跟資金管制,這是這次法案裡的不同命題。

從這次內容來看,外籍勞工的薪資樓地板跟申請公司的資金管制雖沒有觸碰,但申請實習條件卻大幅開放。

從原來就已開放外國人聘僱當正職、以及港外僑生可以聘僱當實習、並可用點評制設限薪資樓地板等現狀,放寬變成只要是全球500大學所畢業二年內的外籍生都可以申請為來台實習,並且不受薪資下限限制。

另一方面,這次法案對原本的資金管制完全沒動到,所以多數中小企業仍未受惠,真正受惠的是原本就能申請聘僱實習生的企業。

因此說有創櫃板資格所以不受影響,其實只是話術,真相是從原本受點評制薪資限制聘僱港外僑生當實習,變成不受點評薪資限制可聘僱畢業2年內的人當實習,這當然是受惠的。

所以的資金管制,是指原本聘用外籍人員需受資本額限制,而創櫃板的公司可以不被資本額的下限規定限制。

但問題從不是有沒有限制申請,而是到底未來聘僱實習生時,有沒有因修法更加受惠,並且受惠的內容造成台灣薪資水平的衝擊。

台灣要面對真實問題,這次的改變就是會造成能夠用實習名義請到原本請不到的僑外生並用更便宜價格來聘僱,這才是問題的真相。

而為何這樣的不限制對發展不利,因為先前聘僱「港僑外生點評制」,最早就是沒有薪資下限的,結果台灣有因此更有競爭力跟更有機會嗎?

並沒有。

反而那時實施幾年後,聘僱僑外生當實習的薪水一路下滑,從 38000 水平滑到28000,衝擊到台灣的薪資水平。詳見(僑外生留台評點制 將訂薪資下限)後來政府才提出修法在點評制中加入薪資下限,已避免一路濫用造成更多衝擊。

而現在的修法,不但是放寬可掛實習申請的條件,更是不受點評制限制,連帶也沒有薪資下限。這外籍實習的版本退到的比過去更惡劣的情況,當然造成台灣薪資衝擊的影響都受不了了,何況是現在的版本呢?

我再次重申,我不反對放寬聘僱外籍人才的條件,但同時一定要避免對台灣白領薪資的衝擊。

所以我支持放寬部份法規,讓引入外籍人才的過程更方便,但對於台灣薪資衝擊的部份必須避免,因此外籍實習生的薪資下限一定要有,並且不得比現行點評制所限制的薪資條件還低。

建議國發會應針對此版本修正這些爭議部份再提,才是兼顧台灣引進外籍人才,又不衝擊台灣白領就業與薪資的辦法。

(本文經原作者王奕凱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請見連結。首圖來源:chia ying Yang 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立委林淑芬:臉書馬克來台只領 22K,是台灣雇主沒有競爭力,還是他沒有競爭力?
外國人才都要「被評點」才能來台?陳為廷籲余宛如:誤導無助議題討論
「我們的法規把外國人當賊看」立委余宛如:外籍人才不鬆綁,祖柏克也無法來台
林淑芬質疑政府攬才專法是「攬奴才計畫」,槓上自家立委邱議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