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每當豪雨成災,大台北地區不只是北投淡水,包含內湖區大湖山莊街也又陷入一片泥水之中——可是為什麼每逢暴雨大湖山莊街就會氾濫成災?從這則案子,就能看出人為開發妄想與大自然爭地的後果。淹水到底是自找的,還是別人害的?答案不是很清楚嗎?

(責任編輯:林芮緹)

陳賜賢技師提供

文/單信瑜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圖片、數據資料/陳賜賢(水利技師、現任喬聯總工程師兼負責人)

如果我說台北市內湖區的大湖山莊街這一帶的社區多年不淹水已經是上天保佑,經常淹水才是正常的;大概又會被網友罵翻了吧?

實際上大湖山莊街這一大批建築物就蓋在山腳下的水路上,一個接一個社區的大批建築物擋住水的路,山上下大雨時怎麼可能不被大水沖呢?

我自己過去每次審查水保計畫或雜項執照加強山坡地審查、農地重劃等案件也很無力,畢竟不能也不會因為業主選這種地方開發,就可以「不准開發」。

但明明知道那些演算分析有限,做出來的排水系統和沈砂滯洪更有限。

你第一個社區做,後面的開發案又繼續開發,前面的社區面對的設計條件就整個又變了。排水和沈砂滯洪系統,根本就不夠用。

陳賜賢技師提供

陳賜賢技師提供

陳賜賢技師提供

淹水到底是自找的,還是別人害的?答案不是很清楚嗎?

有篇文章探討大湖山莊淹水和開發的關係,蠻不錯的:

民主與法治 〈從大溝溪談我家鄉〉呂佳展
應該是大學生或碩士生的專題報告,但整理得蠻不錯。可以參考。

我附上1997年溫妮颱風時災害的照片以及對於開發密度與逕流量的圖,這些照片和圖是由陳賜賢技師提供的。感謝陳技師。

陳賜賢技師補充:

這個案是我民國86年時擔任臺灣水利技師公會理事長,接受士林地方法院囑託鑑定調查報告。照片則是地方法院提供或是我拍照的都有,這本報告在國立中央圖書館內也有。

1. 大湖山莊街這裡原來是是明溝溪,原有河川箱涵溝渠化,現在這條街底下就是箱涵,居住在兩側房屋本身淹水風險就很高⋯⋯何況設置地下停車場,會淹水當然不意外。

2、台北市政府根據我調查報告建議在上游設滯洪池是對的,這次也証明淹水災情沒有上次那麼嚴重。

3、還是建議民眾要提高自己防災意識,地下室入口處要設防水閘門及水管要設逆止閥等設施,並提高社區自己防災意識注意河川水位。

(本文經原作者單信瑜陳賜賢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推薦閱讀:

連柯文哲都踢到鐵板的社子島開發,為何會這麼「難搞」?
東海岸規模最大開發案環評通過:民進黨對環境、原住民族的扼殺與背棄
你所不知道的林務局:擋下纜車開發案、靜靜守護台灣黑熊與美麗山林
一張圖讓你秒懂,為什麼不該開發慈濟內湖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