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從求學時期到進入社會,我們始終看著身邊有能力的同學或朋友們一個個「出走」,或許有些羨慕但也有些茫然。

是什麼樣的原因,逼得我們必須離開深愛的家鄉,遠渡重洋到異地只為了證明自己值得?

而出不去的人,更只能留在這塊土地上,被早已深入皮骨的奴性制約,漸漸地在逐步高漲的柴米油鹽中窒息——想想還是很令人難過的,我們愛的這座島為何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責任編輯:林芮緹)

圖片來源:pexels

文/Kai Wen(時尚公關產業)

是什麼樣的原因,逼得我們必須離開深愛的家鄉,遠渡重洋到異地只為了證明自己值得?身為這一代人,一直被呵護長大,說真的生活中該有的我一點都不匱乏。所以,請原諒不懂大家口中所謂網路上盛傳的狼性是什麼。

我想說的是,因為什麼原因讓許多人一步步踏上離鄉這條路?小時後的我不懂,可是漸漸看明白了。

在這座看似什麼都不缺乏的島上,最欠缺留住人才的能力,還有社會逼死人的「你應該要」。

說真的在這裡,連跨國大企業能提供給年輕一輩人的薪資,也僅只於讓我們過著稍優於大家口中鄙睨的「小確幸」生活。因為資方以優於「勞基法」、優於「市場薪資」,所以「你應該要知足」、「你應該要接受」這些話輕描淡寫就綁架了我們的價值。

我們一點都不差,卻被這座島上溫柔的壓迫,被早已深入皮骨的奴性制約,漸漸地在逐步高漲的柴米油鹽中窒息。

漸漸的許多人選擇離開,不論是什麼方式,我的心裡是著實佩服的。

心裡有羈絆的留下了,沒有堅強後盾的白手們,還是只能繼續領著毫無競爭力的薪資,過著大家口中的「小確幸」。

曾經有位摯友告訴我,他到了墨爾本旅行,在那裡,作為一個連鎖咖啡店服務員,企業提供他們的薪資不單是養活自己,也能過著有品質的生活。

如果你說,是我不夠努力,不夠挑戰自我,沒關係,某種程度上或許是的。

但是為什麼,這個環境逼得我們非得要創業當老闆或從事特定熱門產業,才能夠打破薪資僵局呢?試問,難道不能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同時得到應有的收穫?

如果我的志向只是做個平凡的上班族,簡單的過一輩子,是不是到了該退休的時候,還是存不到能夠安然退休的存款。

是不是不買房、炒樓,我們永遠只能在看似中產的白領階層裡,過著其實不然的生活?

難道資質中庸的年輕人在這片土地上毫無退路,只能日子一天過一天,連為自己爭取多一點都感到愧疚不知足?

親愛的台灣,這樣的生活下去,我做不到。我只是想要好好的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希望能夠透過合理的薪資漲幅,穩定的收入,安然過一輩子。

但這樣的要求,以現狀看來也顯得遙不可及,所以我們要離開了,要到一個全然不熟悉的地方追求「其實我值得」。

想想還是很令人難過的,我們愛的這座島緩步不前,逼得人不得不走。多麽期望有一天我們在這座孕育我們的島上,跟來自遠方的人聊起薪資、經濟的時候,不再對方被詫異低薪高物價的眼神燒傷。

(本文經投稿作者 Kai Wen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身為平庸的台灣青年,我們沒有退路〉。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

推薦閱讀:

當薪水只夠活著而非「過生活」,這社會究竟還要年輕人省下什麼?
徐總快看!年輕人領 22K 只要不吃不喝、不亂花錢,400 年就可以在信義區買房呢
年輕人再不生,40 年內台灣人口將少 3 成——但看新手爸算完生小孩的開支,我毛都嚇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