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人似乎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非常保守(卻又是性產業大國,另一面大解放的感覺),而且極度講求各式各樣的細節才能作為「合格」的日本人。但在寡言木訥的日本民族外表下,原來日本人想的事情和我們以為的這麼不一樣!(責任編輯:林芮緹)

戀愛天國——江戶

人們一般會認為,越是古老的時代,社會就越封建,當時的人也越保守。然而,事實並不一定如此。最近人們發現,越是在久遠的年代,人們反而越能開放自由地享受戀愛。

特別是江戶時代的戀愛觀,更是遠遠超前於當今東京男女的觀念。

與現代人不同,江戶時代的大多數人都是把戀愛和結婚分開考慮的。武士、商人、農民都有自己所守護的家園、商店和財產。所謂結婚,是一種財產傳承的手段。婚姻關係會在門當戶對的家庭之間產生,並由父母包辦。

另一方面,戀愛則是娛樂的一種。色戀是風流,戀愛是情趣,也是消遣。江戶時代的戀愛是從雙方初次見面開始的。讀過《源氏物語》之後,我發現在平安時代的戀愛中,男女雙方在婚前不能見面,只能靠媒人的描述和世間的傳言瞭解對方的長相,再開始追求對方。而在江戶時代,雙方初次見面才是戀愛的起點。一般來說,都是男性主動追求女性。但與現代社會不同的是,當時人們的性觀念要比當今自由得多。

在江戶時代被禁止的,只有妻子的出軌行為,未婚男女與已婚男性的出軌都是被認可的。比如,婚前性行為並不是一種禁忌,只要雙方你情我願,就能成為一種日常行為。實際上,同性戀也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描繪男同性戀之間行為的「春畫」銷量就十分可觀。(買這種畫的人是男是女,就不得而知了。)

在江戶時代,戀愛中最重要的是容姿,家庭背景並不是人們關注的物件。這是因為,「性行為=結婚」的觀點並沒有正式樹立起來。雖然在結婚時,家庭背景會受到重視,但這與性行為並無關係。江戶時代的戀愛比現代還要奔放得多。

另外,已婚女性的出軌行為得不到社會認可,是受到了重視血脈傳承的日本文化的影響。能夠繼承家業的,只有傳承了家主(丈夫)正統血脈的兒子。而在當時,還沒有出現確認孩子與父親血脈關係的方法,所以妻子的出軌行為是被禁止的。

有一段時間,社會曾就此事展開過討論,為日本人混亂的性生活敲響了警鐘。但日本人的性生活自古以來就很混亂,在東亞各國之中,日本也是性自由的「發達國家」。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儒教倫理觀的影響只停留在了日本的武士階層,並沒有傳達到庶民與女性之中。我上大學時曾和香港與臺灣的女孩交往過,她們的貞操觀非常保守,令我十分困擾。遺憾的是,我無緣和大陸的女孩交往,所以不瞭解她們的觀念。

在日本,性是十分開放的。從江戶到平成,這一點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在外國人看來,這樣的日本人是不是會顯得很奇怪呢?

不同的人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並不討厭這樣性開放的日本。

靦腆的日本人

日語中有一些詞語很難翻譯成中文,「靦腆」便是其中之一。在中文裡,可以把它譯為「害羞」、「羞怯」,但總會令人感覺有些不對。對於日本人來說,「靦腆」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情感,而中國人會很難理解這種特質。

在日語中,「靦腆」的詞源意為「齜牙」,是一種向對方表示敵意的行為。然而不知何時,它卻變成了害羞地露出牙齒、保持低調的意思了。

日本人並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我們自己和外國人都知道這一點。因此,外國人經常會誤認為日本人在「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或是令人「不知道到底在想什麼「。但是,日本人絕不是懷著惡意去隱瞞自己的想法的。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誤解,就是因為外國人並不理解日本人「靦腆」的特質。

日本人認為,向他人傾訴自己的感情可能會成為一種強迫對方表示同感的行為,這樣做十分失禮。和他人接觸時,必須要考慮到對方是如何接受自己的感情的,要尊重對方的立場,甚至要給予他人「過於」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日本社會中,出於「靦腆」而不向對方表明自己主張的行為,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一種體貼的表現。這樣的人會得到很高的評價。

明治時代的文豪太宰治在寄給朋友的信中這樣寫道:「在給『文化』一詞標注假名時,使用『靦腆』的讀音再好不過了。(省略)考慮他人的感受,敏感地體會到他人的寂寞、孤單與難處——這就是體貼,是一個人最優秀的地方。如果一個人懂得關愛他人,那麼他的表情一直都會是『靦腆』的。(省略)我認為,這才是『文化』的本質。」

對於擁有過剩的自我意識、情感異常敏感的太宰治來說,這段話非常具有代表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太宰治是一種典型的日本人。他擁有很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卻不希望這些事情被別人知道。

有一次,在一家雜誌社的策劃下,身為暢銷作家、登上人生頂峰的太宰治和一名非常受歡迎的女演員進行了談話。

來到採訪現場的太宰治頭髮凌亂,褲子打褶,打扮寒酸。他並不貧窮,之所以故意這麼做,就是為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錢。

透過「靦腆」這種態度,人們能夠更容易地理解日本文化中的諸多方面。瞭解「靦腆」的情感,是瞭解日本的關鍵要素之一。

(本文摘錄經「時報」出版社同意授權青鳥書店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推薦書名為《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 野島剛由小見真的文化觀察》。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