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某個上班日常,一位大嗓門的女孩蹬著高跟鞋「咖、咖、咖」跑到我的身旁,跟我隔壁的同事笑鬧著,
:「唉喲!你知道下星期是我的生日嗎?要不要一起來我的生日趴?」
:「哇!你生日啊~好啊,對了,我跟你說喔,我昨天阿…。」

於是這群女孩兒活在他們的小圈圈中,無視身旁身陷水深火熱的我,呈現無法專心工作,卻又不好意思請她們閉嘴的狀態。我只好帶上我的耳機,將聲音開到最大。

那時,我在一個開放式的工作環境工作,辦公室右方有一大扇落地窗,每當夕陽灑下,整個場域就會沐浴在一片金黃;加上特別設計過的空間與陳設裝置,辦公室就像是一座美麗的美術館。這樣的空間好,每天工作就像到咖啡館,但我總是被流動的空間打亂我的思緒,一下隔壁的女孩嚷嚷她想趕快下班,一下有人走近,想說有事找我,殊不知將注意力移開工作到他身上時,對方下一秒卻也跟著離開。

我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必須要花上更多的精力與注意力,才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這樣的開放空間,而是一個安靜工作的場域;但全球開放式辦公的風潮熱度不減,究竟,我們要選擇哪種環境,才是最適合我們呢?

開放式辦公室效應

從 2013 以來,開放式辦公室熱在台灣開始盛行。仿效 Facebook、Google 等矽谷龍頭職場文化,利用開放式空間帶出一連串創新、自由的工作型態。現在全美有 70%的辦公室使用這種辦公模式,提倡在知識、高效率流通的時代,打通同事間的隔離,增進對話,更靈活地做出最有質量的決策

此外,開放式辦公室追求環境的融入、提高自由度和強化不同部門員工的感情基礎,藉由人性化的方式翻轉舊有的工作模式。人們對於工作的品質與期待已大大提升,人們不想要死板板的坐在老舊隔間中,使得上班只是將自己塞到一個方形的過程,似乎上班與下班,只是方形裡外的轉換。

再者,在這個共享的時代,開放空間可幫助人群增進督促與陪伴的功用。曾有訪問者提出,在開放式的環境工作可以幫助他維持更高的專注力,平常午餐時間可以建立人脈,促進溝通解決問題。在台灣,這樣的共同工作空間也逐漸成為一種流行。

有些人更想要回到封閉式辦公室

根據研究顯示,開放式辦公室讓人們沒有隱私、感覺環境更加吵鬧在這裡,人們對聲音及影像的敏感度提高,包括吃飯聲、鍵盤聲,更甚是呼吸聲。員工無法專注的情況下,工作效率低落。數據顯示,開放式辦公室的生產力將會比在封閉式辦公室工作下降 15%工作成效不如預期,你也無法呈上報告說因為環境讓自己分心,

開放式辦公室也會對記憶力產生負面影響。心理學家表示,我們會在無意識的情況將環境與記憶連結,你可能坐在這張椅子上才會想起剛才的咖啡放在哪裡,靈感會隨著環境而變動。因此,開放式工作環境使得這些好處消失,因為每分鐘工作場域都不一樣,身體記憶無法跟上。

開放式工作環境雖然讓溝通增加,但和工作有關的交流卻未因此變多。有趣的提案也許會在與同事吃午餐時不經意聊出,但更多的還是在高密度的會議上討論而來。對於開放式工作環境的厭惡,Fast Company 資深編輯 Jason Feifer 的表現可以說是發揮到了極致:

每一個工作空間應該只容納個人專用辦公室、晚輩員工辦公室、助理編輯、副主編辦公室和主編辦公室,那些拿來放置一整排筆電的長桌根本不屬於公司,他們應該是要送去小學給小孩吃午餐時使用,我們必須將所有那些看似可愛俏皮、降低身分地位還搞得像星巴克吧台一樣的共有空間拿掉,我們要有屬於自己的會議空間。

在網路上還流傳「開放式小隔間辦公室的慢性死亡人生第二回」,看完這個影片,只感受到許多人真的對開放式辦公室十分厭惡啊!

找回工作步調

其實最核心的設計理念就是要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如何讓員工能在舒適、合理的環境中工作,進而使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好的成績。不論是開放式的工作環境還是封閉式工作環境,幫助員工找到自己的工作節奏很重要。

對於撰稿、廣告、財務規劃寫程式等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來說,有些公司雖然依舊是開放式辦公室,卻為員工打造一個安靜和封閉的空間;此外,有些地方將開放式工作環境與封閉式工作環境的特色結合,例如在 Stockoverflow 這間公司,他們為每位員工規劃私人辦公室若忽略透明的玻璃,其實整個場域就跟開放式辦公室沒有什麼兩樣。在這裡,你可以決定什麼時候與同事一起打乒乓球、要放什麼空間擺設,又或是決定什麼時候邀請同事來你的小空間喝咖啡聊是非。

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同種工作模式,為什麼在 Facebook 和 Google 可以變成全球最大的開放工作空間,正是因為他們的企業文化

從辦公模式可以看出一間公司的文化氛圍:台灣新創公司多,辦公模式偏向開放式;但在老企業,封閉式的辦公模式卻也常見。因此,適合的辦公環境固然重要,但良好的企業文化或許才是影響工作的最根本關鍵。

下次思考什麼工作最適合你的時候,不妨加入辦公室的擺設與音量評估,你將會發現,每間公司所帶出的辦公氛圍絕對和其文化理念有關。儘管辦公室的陳設不是由我們決定,但你相信嗎,我們往往最後選擇的辦公環境,也會神奇的符合自身的特性與偏好,從辦公室看個性,這不是很有趣嗎?

參考文章:

what to do about your noise office?
Facebook辦公室長什麼樣子?我們可從中學到增加工作效率的5種方法
每個人都有獨立辦公室!為什麼 Stackoverflow 堅持非開放式辦公室的原因
討厭開放式辦公空間?每次都被挖鼻孔、逛網拍的同事影響你工作的心情?

延伸閱讀:

職場專家提醒你!10 個千萬別出現在辦公室裡的日常發言
誰說上班一定要走入辦公室?美國已開始吹起「在家上班」風潮
總是準時逃離辦公室?四步驟重拾熱情!沒用的話就該換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