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最近環保署長李應元參加宴席吃魚翅引起眾人撻伐。當然認真說起來吃魚翅只是保護鯊魚不被濫捕的一環,環保署長也沒有規定不能吃魚翅。可是環保署長跑去吃大家提倡環保應當要禁絕的魚翅,顯得毫無環保意識,這作法就是公然觸犯眾怒的愚蠢。難怪會被批評:連拒吃魚翅這麼簡單的事都無法堅持,還能為環境堅持什麼?
(責任編輯:林芮緹)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0532289201296&set=a.1554719585739.2073996.1167670523&type=3&theater
環保署長李應元今天證實,昨天中午與媒體人蔡漢勳(溫紳)聚餐時,確實吃了魚翅,他會檢討改進,不管是他或是他家人未來都不會去點及吃魚翅。
蔡漢勳昨天中午與李應元聚餐時,在臉書上面po文寫到「與李應元等政商界人士餐敘,許久已沒有吃魚翅」等文字,甚至還po上魚翅餐點的照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0523872110874&set=a.1554719585739.2073996.1167670523&type=3
台灣護樹團體聯盟發起人張美惠在自己的臉書上諷刺說,她為了環保不吃魚翅、不吃吻仔魚,「人家環保署長是用魚翅宴客耶」,批評李應元。
李應元今天在出席記者會前受訪證實,他的確吃了魚翅,他不是昨天中午聚會的主人,昨天是臨時受邀,他晚了20分鐘才到,到的時候餐點已經放在桌上,他確實吃了魚翅,吃之前他也一度猶豫,但的確要深深的警惕。
李應元指出,他感謝許多關心環保的朋友的善意提醒,未來他不會去點魚翅、吃魚翅,他的家人也不會去吃,未來遇到這樣的場合也會提醒朋友,他會自我提醒、自我期許,守護地球是一向的目標。
環保團體指出,每年全球有1億尾鯊魚被宰殺,只為了2%價值昂貴的魚鰭,也有取自魚身製成的保健食品,國內應緊盯落實執法。環保署長李應元因為與媒體人蔡漢勳(溫紳)聚餐時,吃了魚翅,李應元今天指出,會檢討改進,不過事件已引起各界關注,並招致輿論批評。
魚翅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之一,有些人認為食用魚翅可以彰顯身分地位,且因為魚翅價格較高,捕漁業者為了節省船上空間並帶回更多的魚翅,會殘忍的割下2%價值昂貴的魚鰭,然後將98%的魚身丟會海裡;國際組織綠色和平就曾在2015年於太平洋上拍到實況,並揭示在網路上。
綠色和平指出,全球每年約有一億尾鯊魚被宰殺,魚翅的高利潤使得割鰭棄身與非法捕鯊的事件層出不窮。而去魚鰭的鯊魚,丟回海裡只能等死,因為無法游行、也無法捕食,當然也可能因失血或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等原因致死。
綠色和平解釋,鯊魚位於食物鏈頂端,是高階掠食者,一旦滅絕,雖讓中階物種暫時增加,卻也造成低階物種在短時間內被吃光光,最後中階物種將因沒有低階生物作為食物而消失,只剩下吃浮游生物的水母。
https://www.facebook.com/WildAidTW/videos/1727786880818293/
不過,民眾拒吃魚翅,並不全然就能做好鯊魚保育,環保團體指出,鯊魚肉的價格低廉,在台灣的北海岸的城市,由於鯊魚本身有一種特殊的風味,在燻製的情形下會使得鯊魚肉更加美味,會將捕撈上岸的鯊魚製成「沙魚煙」,因此在各大餐廳或小吃店、熱炒店都會見到沙魚煙的身影。
另外,保健食品中,也有鯊魚肝油的軟膠囊、鯊魚軟骨膠囊、鯊魚軟骨素等等,這些產品都是取自於鯊魚本身。在非洲與印度國家因為鯊魚肉的廉價,以至於在當地市場中鯊魚肉是一種受歡迎的商品。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蔡佩芸指出,目前政府提出的改善方式,包含修訂通過的「遠洋漁業條例」、「投資經營非我國籍漁船管理條例修正」及「漁業法部分條文修正」漁業三法及相關15項子法規等,僅法律架構面有較顯著進展,但立法後是否有足夠配套措施能落實執行,仍有疑慮。
蔡佩芸說,除呼籲民眾不要消費,減少供給面的需求,遠洋漁業的產業面,雖然目前有相關法規,但如何落實仍需要關切。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環保署長吃魚翅遭諷 李應元:未來不會〉〈魚翅宴惹議 鯊魚保育也該做到這些[影]〉。)
延伸閱讀:
如果你也反對浪費食物,那這個廚師你一定要認識:《中華一番》的雷恩(我是認真的)
【投書】這不是災難片!你該關心的七項環境巨大威脅
血腥的海鮮文化──世界瀕危「鬼蝠魟」遭台灣漁民宰殺,保護海洋生命你可以做的 5 件事
人們會搶救受難的貓、狗卻對漁業濫捕視而不見──從海洋浩劫中,看見人類的偽善
海洋逆襲》野生魚失蹤,台灣漁獲出現「零捕撈」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