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玄史生 – 自己的作品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最奇怪的就是「役男好萬用」,不管是國防役還是替代役,或是其他血汗的役男,什麼不想花錢的事都可以塞給他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 11 月的時候長照 2.0 預備開跑,政府提過非常神奇的提案——「長照替代役」?
當時的衛福部部長林奏延,希望讓替代役們去「幫忙搬運重物、攙扶老人等,減輕照服員負擔」,說得好像專業長照都不用工作了也做不來這些一樣。
結果役政署今天就說,今年核配給衛福部社家署的社會替代役有3500名,其中1000多名希望可放在老人長照區塊,配合政府政策,優先滿足長照人力需求。(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提出的社會役需求以往是2200名,)
衛福部長陳時中也說「替代役投入長照的可行性、需要性相對較高,讓年輕人即早投入長照事業,讓年輕人多關懷老人,對社會有正向助益。」至於日後替代役只剩4個月役期投入長照時間是否會太短?陳時中則說,當然時間如果能長一點,會比較有幫助。(把腦筋動到拉長役期啦,各位同學剉咧但囉)
役政署副署長沈哲芳則指出,一般替代役有16個役別,其中,社會服務類包括社會役、消防役、醫療役、教育服務和外交役,為回應社會期待,105年佔總員額的 38%,今年提升到50%。
這件事情其實和鍋貼替代役根本 87% 像——憑什麼我國的役男又要被派去作一些無關的事情呢?國家有沒有權力這樣使用兵役制度,當作便宜勞動力濫用呢?
柯文哲常常質問政府:長照體系究竟是一種社會福利還是保險?跟民間究竟有什麼樣程度的分工、補助情況維和?如今政府從未釐清長照的種種問題和定位,如果是社會福利,或許還有那麼一丁點的感覺合理。(雖然也合理不到哪裡去,就跟國軍跑去坐在垃圾車裡面「負責」救災一樣荒謬)
但終歸,這就是一種國防勞力的浪費。(這甚至可以延伸到為何女性不用當兵,但會扯遠了,不提)
而且回到長照問題本身,為什麼政府就一定要繼續喊「人力不足」,也不願意接納原本就有的專業長照機構,甚至是長期投入在台灣的長照移工們,卻叫替代役去補缺呢?(未來只當四個月兵的是有專業長照機構厲害嗎)
一直要無關的人力持續投入長照體系,(除了郵差或許有可能達到深入偏鄉的效果),單純叫替代役去做一些無關國防的業務,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
參考資料:
《中央社》:〈長照人力 役政署:逾千名社會役擬投入〉
《中央社》:〈替代役投入長照 衛福部:可行性較高〉
延伸閱讀:
產業替代役起薪 19.5K、綁三年,沒人看出真正問題:為何役男成了任由政府轉賣的商品?
ROC 特產「鍋貼替代役」正式上路啦!從宅急便、超商到客運都可以壓榨新鮮的肝囉「產業替代役」上路:起薪 19.5K、綁 3 年,工商團體直呼好棒棒!
【國際最奴,世界都在看】台灣國軍時薪 8.5 塊要拔草、砍樹,現在連老人長照都要做
【投票】郵差還不夠血汗逆?交通部推長照要郵差送飯送藥樣樣來,你贊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