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回應柯文哲的「香港很小很無聊」說,這位香港人從觀光數據比較台、港兩地,認為台灣和香港最大不同之處,就是「民主」,台灣的陸客人數在掌握之中,馬英九縱使千夫所指,萬人唾罵,也不敢像香港般,每年放幾千萬陸客過來,降低觀光品質、造成通貨膨脹。(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羅永康  (作者為香港立場新聞博客)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指香港是個小島,很無聊。3日又說不是失言,而是不服氣,前天又指香港旅客比台灣多,應該檢討。作為香港人,又到過台灣三次,而且學術背景與柯P不同,我嘗試以不同方法解讀數據。

首先,我不會否定一點,就是數量上,香港旅客比台灣多這個鐵一般的事實,但誠如市長所言,香港只是一個小島,而且山多平地少。過往在下曾投書自由時報,講出在地感受,吸引力因陸客過多,已然下降。

前文已敍,我到過台灣三次,單以台北市論,博物館有忠烈祠、國父紀念館、中山紀念堂、二二八公園,溫泉有北投,動物園站,除了園區,也有貓空纜車,夜市有寧夏及士林,基本上七天也玩不完,兩邊對比,應該台勝港敗。

兩地玩樂的景點時間不同,我們從停留數據著眼,到台灣觀光客的平均日數,是6.63夜,香港是3.3日,旅客逗留台灣時間,超過香港一倍。

再從香港數字著眼,根據我們當局數字,2015年有77%旅客比例來自中國大陸,人數為4580萬,同年台灣陸客只佔41%,人數是四百多萬,單從陸客數量比較,台灣只是香港十分一,但如果以會停留過夜計算,來港陸客,只有1800萬(39%)會住下來。即使算上外國人的總數,也只是2668萬人會逗留超過一日。

上段提到觀光客到台與到港分別為「停留過夜」,無論是否陸客,來港的起碼過半數是即日來回。來台的九成九會留下超過一日,上面平均停留日數是6.63,但到台觀光客是一千萬左右。換句話說,以日數計,台灣對比香港,是6.63:8.86,從日數量著眼,相差過千萬,但以比例計算,台灣日數有香港75%,以百分比計,其實台灣輸很少。

若單從陸客計算,香港是台灣十倍。請留意,這方面是以馬英九在任時最高峰那年計算,在中國砍旅客「懲罰」台灣前,但台灣和香港根本不同之處,是始終係民主國家,陸客人數在掌握之中,馬英九縱使千夫所指,萬人唾罵,也不敢像香港般,每年放幾千萬陸客過來。

香港和台灣另一不同之處,除了景點,就是與大陸的交通距離,深圳陸客到香港,只要過一條羅湖橋,連上來回火車票,少於一百元港幣,過關連到達市區,一個鐘頭左右。

但去台灣要坐飛機,香港到台北市桃園機場,要個半小時機程,不計廉航,來回機票千多元港幣。還有兩邊海關檢查,起碼兩小時,登機前要早一小時到達機場,桃園機場往台北車站,要一個小時左右,還要兌換台幣,買悠遊卡。這些由香港至台灣,起碼搞上半天才能到達飯店check-in。香港到台這麼方便都要半日,何況大陸?而且陸客拿入台證比香港困難。過陸路安檢,一定比飛機快捷的。

計算完畢,我們發現以旅客逗留日數計,台灣只輸很少,而人數上的「敗因」,是停留日數和交通成本(包括時間)不同。

台灣除了景點多外,其實還有很多優勢存在,除了食物價廉物美,夜市還有我們香港已消失十之八九的路邊攤,物價最高的台北市酒店平均日租只是香港的56%,而且多樣化,有大自然民宿,溫泉旅館等等。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全世界最臭的臉在香港。

至於觀光的檢討,真的需要檢討,因為台灣各樣優勢皆在。

最後,我想談談香港經驗,旅遊確實可以得到經濟增長,但我們香港就是陸客太多,弄至各樣通膨嚇人,薪水增加,其實是數字遊戲,因為物價會隨之上升。

除此之外,你們雖然覺得香港擁擠,但我在繁忙時間坐捷運,也是一班可上到,而且是有座位。香港最恐怖的,是金鐘轉乘站試過要等14班車。拚觀光客增長利弊,你們政府要詳細研究,這些隨時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你的靠北,香港聽見了】柯 P 嫌香港「小島超無聊」,香港立刻邀請兩天一夜免費旅遊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香港人沉痛告白:強國每天 150 移民滲透香港,我們對未來已徹底絕望
戳破媒體「中客不來」謊言──我在機場看到一堆中國客,連海關也說:中客自由行超多
為何「中客不來」殺不死台灣觀光業?用數據告訴你:日韓港澳旅客才是台灣觀光真正的衣食父母

(本文經合作夥伴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香港人觀點:拼觀光客,柯市長小心得不償失〉。首圖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