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擷取自網路
走在房價誇張貴的台北街頭,表面上大樓、豪宅林立,然而轉個彎就可見違章建築、頂樓加蓋、鐵窗外、腐蝕剝落的牆面、暴露的電線、凌亂的招牌…一一映入眼簾,「美感」二字在此可以說是被徹底摧毀殆盡。
原本一棟還不會太醜的公寓,每戶都弄不一樣的鐵窗,除了破壞市容以外,還自我阻隔了火災逃生機會。
還有,台灣人蓋房子或設計招牌時,超愛用鮮紅、亮黃、花花綠綠等飽和度超高的鮮豔色彩隨意拚搭,讓人眼花撩亂。去看看日本街道為什麼能清爽素雅,他們幾乎不太用這些過度飽和的顏色。
建築風格上,也是雜亂無章,中國風、日本風、歐洲風、簡陋風大亂鬥。在台北街頭,你容易看到一棟巴洛克古蹟建築旁,蓋了一棟大理石商業大樓,然後在商業大樓旁,搭了一間鐵皮麵攤。
曾經有老外到台灣後訝異台北的市容如此恐怖,還拍影片控訴台北宛如貧民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OSW44yBxzM
為何台北明明就是台灣的首都,市容卻如此老舊雜亂不堪,看上去像個巨大貧民窟呢?
有網友在PTT發文指出,這是因為「增加自身利益」、「方便」、「節省帳面開銷」是台灣多數人的價值觀。他說,在台灣人的心目中,美感、機能安全性、公眾利益等價值通常較不重要。
有什麼樣價值觀的居民就會產生甚麼樣的街景,其實不只台北,基本上整個台灣都是如此。像是大樓隨處可見陽台外推、裝鐵窗,甚至頂樓加蓋(明明違法,還敢出租房客),這些都是為了增加個人的使用空間、擴大自身利益,但卻犧牲了美感、機能安全性和公眾利益。
商家招牌搶佔街道的天際線、利用突兀刺眼的燈光吸引顧客,就是為了增加收入而犧牲美感和用路人的安全;商家占用騎樓、堆放商品、清洗食材,一樣,犧牲美感和安全成就自己的利益;巷道違規停車,車主抱持著沒被開單能省停車費心態,只為了自己方便省時。
在台灣常見到大樓外牆磁磚剝落傷到人的事件,但對多數人來說,不管是修外牆、洗外牆都要錢,更多人寧願用來換手機、換新車,而不是住戶集資改善公共空間。
這些族繁不及備載的空間不當使用,其實都反映了行為者的價值觀。整體來說,比起公眾利益,台灣人更在乎自己,做事只求增加自身利益。想要擺脫醜陋市容,台灣人勢必要從根本改變自私的心態。
延伸閱讀
【市容要醜到何年何月】台北市的都更速度太慢,若以現在的速度需要 2300 年
平平都是古都,為何京都就是迷人?從《廣告招牌管理法條》揭開日本市容大勝台灣的原因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