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三國歷史中,很多人質疑為何劉備沒實力也沒強大的身家背景,卻能在蜀漢稱王,與曹魏、東吳分庭抗禮?本文給了一個很妙的答案:劉備能成功,其實靠著絕頂的商人頭腦,他懂得運用市場分眾的道理,讓自已在亂世中創造霸業。(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ArkingChen (普通人)

三國歷史中,劉備是個孱弱的人物嗎?不,劉備一點也不孱弱。一個孱弱的人是不可能咬牙硬撐三十年,仍能在線上活躍,而且越活越壯大的。

劉備之所以早年一直成不了氣候,主要是因為他身邊沒有「經學傳家」的世族支持。

在那個資訊流通不發達的年代,學問是一代傳一代的寡頭壟斷狀態,這些世族仰賴知識為朝廷作事,朝廷也相對給予這些世族豐厚的資源,所以朝廷與世族的利益是被捆綁在一起的,朝廷興而世族興,反之亦然。

劉備雖然說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祖父也有當過縣令,但畢竟是遠房分支再分支,劉家人生孩子跟豬一樣,所以劉備前半生從來沒有用過「漢室貴冑」名義來打天下,大把比他血統純正的皇族,不差劉備一個。

曹操之所以能冒出頭,第一個原因在於他的養祖父曹騰是權傾一時的大宦官,父親曹嵩也當過三公之一的太尉(雖然是買來的),這意味著他從小就在這種社會金字塔頂端的環境下成長,跟這些經學世家有共同話題,所以曹操少年時期才會跟「四世三公」的袁紹這麼麻吉。

有了這樣的背景,曹操才會這麼容易被穎川世族(如荀彧)給接受,進而能「挾天子以令諸侯」。

孫堅雖然出身寒門,但他很早就以軍功打入政壇,加上其子孫策恰巧跟淮南一代的經學世家子弟交好,那位年輕人名叫周瑜。

有了以周瑜為代表的淮南世族力挺,孫策才有本錢南下江東;到了孫權時代,為了穩固江東的統治,孫權又將政治紅利與本土大族分享,再以聯姻的方式與江東綁在一起。

曹操與孫策的際遇,都是劉備所沒有的,但是劉備有的卻是「販履織席為業」的商人頭腦 。很多人聽到「販履織席」,大概會直覺地認為劉備家境貧苦,但從《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來看,顯然這是我們的偏見與誤解。

在當時從事商業行為固然地位不高,但生活水準應該會滿不錯的。試問一個家境貧苦的人 ,又怎麼會有閒情逸致「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呢?更何況劉備少年時便「好交結豪俠 ,年少爭附之」,要拉幫結派也是要錢周轉的好嗎?請客吃飯唱唱卡拉OK之類的交陪還是必須的。

沒有足夠的商業頭腦,劉備怎麼能跟當地馬商談合作,讓他們願意資助起兵打天下?後來在徐州又怎能拉到富豪麋家全力支援呢?這些事情都是環環相扣、有跡可循的。

固然找錢找人對劉備不是什麼大問題,但要得到世族的幫助可就難上加難了,所以曾經在他底下待過的陳群(穎川世族)、陳登(廣陵世族),總是蜻蜓點水、船過水無痕,最後還是要轉投有皇帝在手上的曹操,也是這樣的原因。

至於為什麼劉備名聲這麼大,那是因為劉備自知要獲利必先付出相對應的成本,是故可以在《三國志.先主傳》中看到他常常做賠本生意。先是幫公孫瓚打袁紹、又幫孔融打黃巾 、再幫陶謙打曹操、然後又跑到曹操那幫打呂布,之後到袁紹那幫打曹操、最後去劉表那 幫打曹操。

與其說劉備這些行為是「仁義之舉」,倒不如說他是在到處賣人情刷存在感;後期處處跟曹操對著幹,那是因為劉備懂得市場分眾的道理。

《三國志.龐統傳》引裴注《九州春秋》 記載劉備說:

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 成耳。

曹操已經是當時實力最強的勢力,劉備還想繼續玩就必須拉攏反對曹操的人。無論曹操做什麼,劉備就必須跟他相反,這樣才有存活的機會與價值。

從劉備的作為告訴我們,如果你看到巷口一家賣炸雞的生意很好,那你要做的不是在他對面開另外一家炸雞店,而是要轉賣烤鴨,讓不喜歡吃炸雞的街坊鄰居有不一樣的選擇。

後來劉備總算能成氣候時,正是因為那些荊州當地或是南下避難荊州,且對曹操不滿的世族支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位娶了沔陽名士之女為妻、姐姐又分別嫁給蒯家、龐家的年輕人諸葛亮。 若是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劉備的發跡倒不失為一套白手起家的創業心法。

延伸閱讀:
【三國浪漫史】曹操與劉備廝殺一輩子,竟然是因為太過深愛彼此
讀 〈出師表〉 真的會哭!因為它是諸葛亮寫給劉備的「穿越時空的情書」啊
劉備根本「8+9」?只懂烙跑大哭,卻靠「拎北只知道義氣」的中二病迷倒眾將

(本文經原作者ArkingChen授權轉載,更多文章請見作者粉專Somebody Sue/普通人,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擷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