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從世新開始,接二連三發現至少有六所大學與中國簽屬了聲明,確保課程不會涉及「一中一台等議題」,然而這樣管束大學教學領域中是否談論政治的作法,正是「政治干預」的典範。而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祈立峰教授更認為,只要有人就有政治根本無法禁絕,就像文學就是一種政治活動,要政治歸政治就根本什麼都不能教。
(責任編輯:林芮緹)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50050211680010&set=a.155959891089055.33772.100000251343592&type=3
文/祁立峰
我以前也曾以為文學歸文學,政治歸政治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但年行長大才覺得這一切不合理也不可能。文學活動的本質就是一種政治活動,而每一篇作品與其作為背景的大時代脈絡,都與我們當前的意識形態、政局時勢甚至是國際關係息息相關。有人就有政治,就像大師兄令狐沖始終無法退出江湖似的。
我教《昭明文選》,一部由偏安江南的非正統政權皇室編纂的文學選集,收錄這偏安政權視野中的文學正典。我教《文心雕龍》,劉勰說他寫作這書的動機來自於他夢到聖人,而夢中的孔子持禮器離開了北方強國走向了南方,於是他勉勵自己繼承這樣的文學正朔。
還有辭賦學。庾信〈哀江南賦〉寫自己的昔日偏安樂園破滅,身不由己來到北方強國,身仕二朝的無奈不可問天。鮑照〈蕪城賦〉想像一個崛起而壯盛的強國,建構起萬世基業卻一夕瓜剖豆分的終局。這算不算政治關係?算不算兩岸寓言?
還有陶詩。我們都知道「莫說詩人竟平淡」的陶淵明寫了「詠荊軻」,身處晉宋異代時局,有人說他想刺殺劉裕以報晉。若陶淵明當年也搞了這麼一場太陽花運動,他還會不會是這麼一個恬淡的田園詩人?
還有詩選。劉禹錫那首著名的「舊時王謝堂前燕」太多隱喻了,從1949到未來昔日可能的喪亂,全都是斑斑可考的政治預演。教這首詩我都請同學不妨想像百年後的都城台北,因導彈或核爆之類的原因毀於一燼了。你踏著斷垣殘壁,再度走到仁愛路三段,走到帝寶的殘骸遺跡前,遙想著很多年以前此地曾擁有過繁華盛世。
古典文學或許是關於過去的紀錄,但若不與當今時空鍊結,我們永遠也無法讀懂那些作品。我們頂多閉上眼睛,但不能說太陽不存在。如果文學課同時也是政治課,那麼在「教學不涉及政治」的承諾書規範下,我們有太多不能教的作品了。
我只是在想本校若也簽了這樣的協定,表示我這幾門課以後都可以不用開了。(收書包)
(本文經原作者祁立峰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延伸閱讀:
熱血主播請進,我幫你整理好了──從來沒有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這件事
為了收中國學費什麼都能賣?世新簽「一中承諾書」,課程禁談台灣主權地位
中國哭喊不守「一中政策」就要斷交,美國候任國務卿:中國已不是可靠夥伴
「一中原則」是雷區不能碰?美國智庫打臉:看看印度這幾年是如何「調戲」中國
歐巴馬深談一中問題:台灣維持某種程度自治,就不會宣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