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馬習會滿三周年了,前總統馬英九先前在出席文教基金會的研討會時,提出「新三不」,將過去的不統一變成「不排斥統一」,或許你我都不意外他會說出這番話,然而回顧 2007 年的參選,馬英九當年不惜為了選票說出「台灣的前途由台灣人自己決定」的豪語,卻在上台後一點一滴要將台灣拱手奉送給中共。馬英九欺騙了為此投票給他的台獨分子,更擅自替台灣人民決定了台灣的未來,他是該道歉。

(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取自網路

文/東網——黃暐瀚

前總統馬英九出訪美國紐約,談到了台灣獨立的問題。

馬英九說:「台灣人民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維持現狀,另一個是與中國大陸統一。」言下之意,「台獨」並不是台灣的選項。

時間回到2007年,馬英九要參選總統之前。當年他全台灣跑透透,到處去廟口開講,貼近民眾,聽取民瘼。當時他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馬先生,你如果當選總統之後,台灣跟大陸會變成怎麼樣?你會不會出賣台灣」?

馬英九說:

「我不會出賣台灣,我只會出賣台灣的水果。未來我們跟大陸談,是談和平的問題,談經濟的問題,談國際空間的問題,但是不談台灣前途的問題,台灣前途要由台灣全體人民來決定,大家說這樣好不好?」

語畢,台下總能傳來如雷掌聲。

看到民眾反應這麼熱烈,後來馬蕭總部乾脆把這套「主流說法」,做成了報紙廣告,承諾當選總統之後,台灣的前途,要由台灣(2300萬)人民自己決定!

這個說法,歷歷在目,這個廣告,記憶猶新,怎知執政八年過後,馬英九才終於說了「真心話」,「台獨不可能」,只能「統一」或「維持現狀」。

我相信馬英九的真心話,不是執政八年之後,才突然有的醒悟,這是他一直以來的「中心思想」。他希望「維持現狀」,並不排除「兩岸統一」,至於「台灣獨立」,他不支持,也覺得不可能。

既然這樣,選總統之前,為什麼要說「台灣的前途由台灣2300萬人自己決定」?為什麼過去「不統、不獨、不武」,現在卻變成「可以統一、不能獨立」?不是說了「不統、不獨、不武」嗎?為什麼「獨立」仍被排除,「統一」卻變成了選項呢?

原來,馬英九騙了「台獨」。

為了勝選總統,他隱藏了他內心那個「台獨根本不可能」的想法,讓大家誤以為他持開放選項。就如同蔡總統為了勝選總統,讓大家相信他當總統之後,台灣可以不要核電,也不會缺電一樣。

為了勝選,他們都說了謊,他們都騙了人。

為了這個欺騙,馬英九應該向每一位支持台獨,卻投票給他的台灣人民道歉。也許這樣的人並不多,但這才是政治人物應該要有的態度。

——暐瀚 2017-3-4 de 台北

(本文經合作夥伴東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暐瀚觀點 – 政治記者馬英九騙了台獨〉。)

作者補記:

請了解,我的明白。

上一篇文章〈馬英九騙了台獨〉 很多網友留言表示:「埋得有點深」。

既然埋這麼深,那就讓我把它稍微挖出來一點點。

我說馬英九騙了台獨,許多網友留言不贊同。我想先問問這些不贊同的朋友們:「你是台獨嗎」?

如果你是,你投票給馬英九了嗎?

如果你不是,你當然「沒有被騙」,因為你根本不是我文章所說,被馬英九欺騙的人。

因為,你不是台獨。

因為不是台獨,自然覺得「台獨不可行」,甚至「台獨可笑」。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換作一位一生努力主張台灣應該獨立的人來說,他們眼裡所見的「赴陸將領們」與「期待統一的人們」,也是一樣的可笑。

一個身體,兩個靈魂。眼前的台灣,正是面對著這樣的尷尬。

我跑馬英九新聞,超過18年了。

馬英九的主張,馬英九的想法,我略懂。

他認為台獨不可行,我當然知道。但為了選舉要「更順利、更保險」,即使是內心反中,甚至不排除獨立的民眾的選票,也要想辦法一起拿到。

所以「台灣的前途由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共同決定」的漂亮詞藻,就在那樣的時空環境下,被創造了出來。

馬英九知道「台獨不可行」,馬英九相信「台獨沒未來」,但在 2007 年那時候,他卻沒有說出來。他選擇讓大家以為,他持「開放選項」,未來他當總統,台灣的前途可以是「任何狀況」,但憑大家一起決定。

那大家要怎麼一起決定呢?

是公投?是民調?還是甚麼有說服力的方法?當選之後執政八年,馬英九並未真的去探尋「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決定」。

更進一步的說,也就是因為馬英九當了總統之後,台灣並沒有「台獨的選項」,反而一再積極地與中共密集交流,也因為這樣,才讓內心主張台獨的國人們,一再地奮起,想推翻馬政權,當成終身職志。

過去八年的藍綠對抗,服貿協議的胎死腹中,都與這些「認同感的落差」有關。政治人物的不夠坦誠,隱藏真心話,的確是我主跑政治這麼多年來,心中一個小小遺憾。

所以,我才說:「馬英九應該向每一位支持台獨,卻投票給他的台灣人民道歉」(雖然也許並沒有這樣的人存在);然而,我說這句話,並不等於我否定馬英九的八年執政。他選前說要「開放兩岸直航」,說要「出賣台灣的農漁產品跟水果去大陸」,說要讓「陸客來台」。執政之後,他都做到了。

就事論事,不護短,不遷怒,是我很期待台灣民眾在看待治的時候,可以達到的境界。

身為一位主跑馬英九18年的記者,如果我連馬英九當年「隱藏台獨不是選項」這件事,都不敢批評,那我又有甚麼立場跟資格,去批評蔡總統一個接著一個的「昨是今非」?

有位網友留言,我看了感動:「暐瀚,我了解你的明白」。

不論喜好與否,不管親疏遠近,身為政治評論者,我講話,總得有個「明白」。

就像蔡總統的考監院存廢問題立場矛盾,我批;但蔡總統去紅葉村探災民展現溫暖關懷,我讚。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只有一個台灣,眼看兩種天南地北,甚至彼此仇恨的意見,在這塊土地上不斷交戰,還要拉扯多久?

只要這對立化不開,不管誰執政,台灣終究不會有更好的明天。

寫我所信、無所畏懼。希望大家,了解我的明白。

——暐瀚 2017-3-5 de 台北

(本文經原作者黃暐瀚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延伸閱讀:

【黑暗的 8 年】政治學者爆:馬英九任內共諜洩密案太多,美國不滿軍售都被中共情蒐
台灣走統走獨都是死路──中華民國的唯一選項,還是馬英九的「維持現況」
石斑魚銷往中國曾是馬英九得意政績,但結果卻是成就中國石斑魚、害慘台灣漁民
【東施效顰】馬英九卸任前想學歐巴馬拍自嘲影片,可是英九,你不幽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