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上報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日本第一家咖啡廳 與鄭成功家族有關係〉。首圖來源:翻攝YouTube。)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你知道日本史上的第一家咖啡廳,竟然跟鄭成功有密切的關係嗎?原來當年鄭成功回到中國後,他的弟弟留在日本,後代發展都很不錯,好幾位擔任外交翻譯,其中留學歐美的鄭永慶,回國後在東京開創日本首間文青咖啡館。(責任編輯:蔡沛宇)

圖片來源:翻攝YouTube

日本各地區都有特色咖啡廳,像是買咖啡送早餐、老職人手沖咖啡等,都是不少饕客到日本旅遊必朝聖的景點。但你知道日本的第一家咖啡廳,竟然跟台灣有密切的關係嗎?

歷史學者胡川安在她的書中「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提到,反清復明的鄭成功胞弟後代,鄭永寧一家世世代代都在長崎擔任翻譯工作,而日本第一家咖啡廳「可否茶館」,正是鄭永寧的兒子鄭永慶在明治21年(西元1888年)於東京開的。

鄭永慶年輕時曾赴美國耶魯大學讀書,後來先後到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生活,回到日本後,年輕的他沒有接下家族的翻譯事業,而是把在西方見到的咖啡館移植到日本。

歷史學者胡川安在她的書中提到,日本第一家咖啡廳「可否茶館」,正是鄭永寧的兒子鄭永慶在明治21年(西元1888年)於東京開的。圖上為當年可否茶館開幕時的報紙介紹廣告,左下為創辦人鄭永慶。(圖取自可否茶館網頁www.kahisakan.jp/)

當時西方的咖啡館聚集很多知識分子,一同討論、分享新知,鄭永慶企圖在日本創造這樣一處新的文化空間,因此在創立的「可否茶館」裡放了很多書報雜誌,並陳列西方的新奇玩意,可惜當時風氣未開,加上他不擅經營,最後只得以破產收場。

實際上,日本人接觸咖啡的時間,比鄭永慶開設咖啡館的時間還早,但當時普遍被當成藥物使用,根據記錄,「咖啡」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18世紀末,日本與荷蘭人的生意帳簿裡。

胡川安說,一開始民眾不知道怎麼翻譯「koffie」這個字,因此曾陸續使用「可否」、「可非」、「骨非」、「骨喜」和「加喜」等字代表咖啡,最後才演變成日文漢字的「珈琲」。

胡川安說,鄭永慶經營咖啡館雖然沒有成功,但是日本的咖啡館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可否茶館倒閉後十幾年,咖啡館從東京、橫濱、大阪和神戶等西化較早的城市,如雨後春筍般逐漸風行起來。

推薦閱讀

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出爐啦!你知道鄭成功每天都是被自己帥醒的嗎?
洗腦統治的祖師爺是他──鄭成功消滅荷蘭的殖民文化,卻為原住民帶來更無情的漢文化霸權
中國台灣史沒說的事:民族英雄鄭成功登台,中部原民部落被屠殺到僅剩 6 人

(本文經合作夥伴上報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日本第一家咖啡廳 與鄭成功家族有關係〉。首圖來源:翻攝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