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在台灣,總會有一些人常常讚嘆中國技術先進,並以批判台灣落後的方向討論兩國差異。但這樣強調「誰進步誰落後」的觀點不但偏頗,更是一種「虛假的進步」—— 所謂的進步根本沒有絕對值,死守著「進步」兩個字的人,是沒能力看見人事物美好之處的人,一如凡事只想著拚經濟那般侷限。(責任編輯:黃梅茹)

上海市景,首圖來源:Mstyslav Chernov, CC licensed。
文/胡采蘋(作者現已返台)
我在北京杭州上海都工作居住過,爸爸的家鄉徐州鄉下也去過多次,看我老得直不起腰的大爺和姑姑。很偏僻、只通七人小巴、沒有自來水的農村我去過好幾個,我也聽著大陸城市的人嫌棄農村,用進步觀去非議那些「落後」的鄉鎮。
說真的,I feel shame on them. 中國是一個有 13 億人的大型經濟體,城市生活完全不環保,快遞紙箱、外賣塑膠盒、不合格汽油大量污染著環境(這還不包括工業污染),如果不是有那麼龐大的鄉下人口,維持著最儉樸的居住方式、最低的物質要求,那樣對世界會是多大殘害。
人類用進步觀去論斷世界就是最退步的一種行為,中國到底能有多進步呢,更廣大的國土不都是你們這些進步份子心中的刺痛與恥辱麼。然後已經擺脫了這種價值觀的台灣,天天要聽這種狗屁進步觀的威脅到底是為什麼。
我們努力了那麼久,高污染的工廠現在不敢興建了,蓋工廠的環保評審是那麼糾結艱難(當然這裡面也有很大的反效率結果),即使是市值最大的幾家公司排放廢水,CEO都是要出來道歉。我們努力了那麼久,那麼多人工殤怪病遭受剝削痛苦,然後我們決定我們想要的,讓工廠走,使用最麻煩的垃圾清理方式來解決廢棄物問題,難道這不是一種決定嗎。
我在北京上海杭州都居住過,都非常喜歡,他們跟台北有著各自不同的美好,每個城市能帶給你的樂趣是那麼不同,雖然老台北人一定還是最愛台北。即使是那些只通七人小巴的中國農村,也有非常美好的事情,你在這裡吃到的青菜真正有菜味,香甜結實而不用擔心污染,沒有人會費事來這麼偏僻的地方污染環境;晚上看到的星星跟阿里山上一樣多,我這個城市小孩這輩子能看到滿天星星壓在頭上的時間真的很少。這樣的地方真的沒有義務承擔那些「落後」的指責好嗎,你誰啊你。
我曾經想過自己未來的歸宿地,我知道我終究會回到台北,但還是在北京上海蘇州杭州之間移動,這些地方我有些小投資、有些好朋友、有工作上的人脈聯繫,我已經不可能再單純的只在單一城市生活,許多我的中國朋友也是如此,很多人每年到台灣的次數比我多得多。
去比較誰進步誰退步完全沒有意義,因為未來的生活會是這樣,眾多和我一樣的台灣人將來也會如此生活,根本不需要比較誰優秀誰落後,喜歡每一個地方並悠遊其中,那是新台灣人的生活方式,中國、東南亞,或者美國日本歐洲,隨著中國的經濟放緩,這樣的生活會更加速形成。
死抱著進步觀非議別人的傢伙只是在浪費時間,不管你是非議台灣還是非議中國,這種行為都很無聊,被拋棄的不會是那些被評價為落後的地方,而是在非議這些地方的人。說穿了只是缺乏發現其他人或其他城市美好的能力罷了。
(本文經原作者胡采蘋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進步〉。首圖來源:Mstyslav Chernov,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台灣財經作家的觀察:中國若對台開戰是「不對等戰爭」,我敢說台灣一定贏
「泰國現在智慧型手機普遍嗎?」泰國不落後,落後的是台灣人的眼界
台灣記者的中國觀察:在中國沒有人覺得失敗丟臉,反觀台灣只剩一群扼殺創意的大老闆
台灣支付起碼慢中國十年?中媒撰文檢討台灣到底這失落的十年在做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