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去年底(2016.12)立委尤美女推動的同志婚姻合法化引發台灣社會巨大討論,也吸引外媒關注。為什麼台灣有機會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甚至還擁有全世界唯一一間讓同志「問感情」的兔兒廟?
來聽聽外媒的分析。(責任編輯:黃靖軒)
同性婚姻爭論至今,已經淪為意識形態的對峙與抗拒,甚至一度也造成佛教與基督教間的爭論,然而,平心梳理台灣歷史脈絡,不難了解為何台灣在眾多亞洲國家中,成為最浮上檯面討論同性婚姻的第一個國家。
「清初時期,有一位年輕就得到功名的巡按御史,被派到福建去。當地一位名叫胡天保的人,很喜歡這位巡按御史的美貌,每次巡按御史升堂,一定偷偷窺視他。」袁枚《子不語》記載的兔兒神,是亞洲最為知名守護同性戀的神祇,在台北也成為許多同性戀者祈求愛情之地,廟宇位址在新北市中和地區。

兔兒神殿官網。
細數來說,台灣對同性戀的自由觀點在亞洲著實數一數二,每年的彩虹遊行都吸引來自亞洲各國近十萬人到場參與,不少外媒認為,這也許與台灣歷史上的兩大因素有關:一為在台盛行的道教與佛教對同性戀在教義上反對力道較少;二來,則是台灣歷史長期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從荷蘭、西班牙到日本、美國、中國等,加上原住民傳統,承襲了如英國、斯里蘭卡等相同「有容乃大」的海洋島嶼精神。

去年12月10日的同志大遊行。圖片來源:中岑 范姜 CC licensed
而反對同性婚姻最強力的,可以回溯至蔣介石軍事統治時期對同性戀者認定,「性取向障礙不適合服役」以及獨裁統治中不允許女權主義、環保意識、政治自由等強力鎮壓,更罔論同性戀權利。直到結束戒嚴後才漸漸市民社會力量又重新茁壯了起來,並間接促成了同性婚姻爭取成為民主化的其中一項象徵。
2002年,由於立法院法令禁止職場與雇用條例對性傾向歧視,軍隊開放對同性戀與雙性戀傾向的新兵入伍;2004年,教育法案開始對兩性教育重新做修改,朝向「寬容多元」的道路發展;同一時間,民間團體開始著力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
如果要相比歷史對同性戀者態度,經濟表現以及觀光手冊上常見的幾個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等國,新加坡最高法院在2014年才推出了一項裁決,認定男子間「不雅行為」須服兩年徒刑;馬來西亞則是送往特別營區矯正;印尼部分地區被發現同性行為會有百下鞭刑的刑罰;唯一與台灣相庭抗禮的泰國,也才剛禁止軍隊對性傾向歧視,離同性婚姻仍有一段路途要走。令人意外地,根據《經濟學人》調查,尼泊爾對同性戀者的自由態度也是十分開放,原因更令人意外地,其自由精神不是世俗社會,而是源於藏傳佛教。
現在不難發現,為何亞洲其他國家政府與異性戀、同性戀者都在關注台灣對這件議題今年立法院到底決定為何,不僅旨在象徵自由風氣與開放精神,許多性傾向在居住國遭受歧視的白領菁英們更等著台灣政府,來決定遷移來台居住投資,《華爾街日報》估計,同性婚姻合法在美國帶來2.6億美元經濟溢出;《財富》雜誌更表示,同性婚姻光是婚禮舉辦就在全美帶來51億美元商機。
台灣同婚如果成功突破困境、克服阻礙,不意外地勢必成為亞洲國家中自由精神的標竿,據《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統計,全世界國家中共計已有一億人口可合法舉行同性婚姻,但包括龐大人口的中國明令禁止在內,同婚合法只佔全世界人口的14%,世界經濟論壇建議世界各國須繼續努力落實平等。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中岑 范姜 CC licensed)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