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的血汗加班文化,是因應外在環境發展出來的結果,不是什麼台灣人的素質問題。美國靠甚麼來擺脫血汗加班文化?答案是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法規、政策,結果出現的是經濟發達,社會流動性增加。某些僱主也許會有老習慣,繼續血汗員工,但這樣的僱主在勞工市場逐漸找不到人,因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台灣的上班族血汗文化,是均衡的結果,是因應外在條件發展出來的結果,不是什麼台灣人的素質問題。要改變血汗文化,有方法,但得小心選用解藥。

大家都羨慕歐美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兩全其美,不用瘋狂加班,薪資又高,生活品質又好等等。但你把一個美國人放到台灣來,他也還是要加入這血汗文化,不然就會格格不入,一個台灣人移民到美國,繼續過血汗生活,只會被當傻子。這兩種生活方式,已經是均衡了。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台灣這爛均衡,過渡到美國這種比較健康的均衡? 回答這問題前,我們要先知道血汗文化怎麼形成的。

如果「家庭生活」和「血汗加班」讓你選,正常人,誰不選「家庭生活」?會選血汗加班,當然是不加班會有成本,而加班會有獲得。照我看,有三類的原因,人們選擇血汗加班。

第一類,打國際仗的公司,像是鴻海、台積電這種。員工的產出可以清楚地得到評量,員工的報酬和投入有很高的正相關,在鴻海做得要死要活,但拿回家的錢是真實的,到底是自主加班或是不自主加班已經不重要,因為計算的結果是很清楚的,家庭生活只好先擺一邊。

就這點看來,美國的公司也是一樣,看看那些矽谷的新創公司,事業草創,做出來,賺得到的,都是自己的錢,那一個在矽谷幹得出色的,不是在血汗加班,唉唉叫當然會,但「That’s a good problem to have」 幹得可開心了。所以這類不是問題所在。

第二類,最低階,利潤最小,最沒制度,最臨時的產業,像是領基本工資的這一類。這類血汗加班的原因,大概最接近「剝削」了。先不說法令是否完善,台灣的無良老闆無視法令,以勢壓人,政府勞檢形同具文,是非常有可能的。

但這問題在執法,不在「文化」。美國僱主不是怕政府,就是怕被員工告,非法的當然有,但制衡的力量很大,所以血汗不起來。台灣雖然這方面還不先進,但是可以逐步做到。所以長期來說,這類原因也不是問題所在。

問題所在,是第三類,廣大上班族所屬的那類。台灣也好,美國也好,日本也好,大部份人的工作,都是投入和產出的關係不明確。

工作投入和產出沒有直接關係的時候,僱主也好,同事之間的關係也好,大家在分配利益的時候,並沒有一個清楚的標準,只好仰賴「明顯可數,但和產出不一定有關係」的指標,像是加班時數。

出於同樣的理由,歐美國家早期也是這樣血汗加班,但社會的改變,讓計算選擇「家庭生活」和「血汗加班」的得失,發生重大改變。

是工會的興起的原因嗎? 有可能,但不是全部的原因,因為工會力量一樣強大的日本,還是有血汗加班,而且情況嚴重。是平權、解放運動,讓人更懂爭取自己的權益嗎? 也有可能,但也不是全部的原因,台灣和南韓的民主、自由化,並沒有減輕血汗加班的問題。

在這均衡轉移的過程裡,英美和歐陸國家的最重要、最後推力不同。以法國為例,逼迫國民選「家庭生活」,棄「血汗加班」的方式是由上到下的法規限制,每週三十五個工時,周末不准營業,每年要有六週有薪休假。

諸如此類對勞動階級友善無比的法令,當然讓人想都不用想,選都不用選,自然不血汗加班了。現在法國又有所謂的「right to disconnect」,大公司不可以在周末給員工發電子郵件,也是一樣的思路。

但英美,尤其是美國,是走相反的路。不但沒有加多法令限制,反而解除管制,鬆脫工會控制力量,減稅促進投資,強化市場競爭。結果出現的是經濟發達,社會流動性大幅增加。某些僱主也許會有老習慣,血汗員工,但這樣的僱主在勞工市場逐漸找不到人,因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因為要競爭優質員工,所以企業競相往上比,而不是往下比。看矽谷公司開出的各項條件,哪裡有什麼壓榨勞工問題。而且這些競相往上比的壓力,還有溢流效果,逐漸美國社會就走上這良性循環,不再血汗。

所以我們現在要採取什麼推力,來促成轉移? 法式的,還是美式的? 我可以很確定地說,法式的是死路一條。從經濟發展結果來看,美國大勝法國,德國原本走的歐陸路線的勞動法規,也要在社民黨改弦易張後,才有今日榮景,也沒聽說德國有血汗的問題。

從道理來看,齊一化,只求結果平等的法國路線,把人的創作、發明、努力、勤儉的諸多美德都壓制了,大家現下是不血汗了,但未來呢?

華爾街日報常講,經濟成長才是對勞工最終極的保護,不是一句空話。

延伸閱讀:

「工作14個小時,還是月領22k」一位年輕業務讓我醒悟:成為剝削者才能在台灣生存下去

【投稿】工時減少讓物價上漲、全民皆輸?用一個經濟學理論就可證明──是台灣的老闆太沒競爭力

(本文經原作者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不再血汗〉。首圖來源:@Saigon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