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銷售逾五萬本的《灣生回家》,作者田中實加(本名陳宣儒)坦承身分造假,引發讀者抗議,希望遠流出版全面下架、回收該書。遠流昨發表聲明,在相關爭議得到確認前,田中兩本著作「灣生回家」和「我在南方的家」將不再供貨,並接受退書。至於是否全面下架這兩本書,遠流表示暫時不考慮。

無獨有偶,演員海倫清桃也被爆出自傳作假。她昨天(2017.1.8)和老公戴發奎一起現身,透露書中身世、學歷、年齡都造假。出版社「暖暖書屋」在臉書公告接受退書,並將全面回收市面上的書籍。

對於出版社未盡查證責任的問題,作者批評,如果台灣出版社對自己出的書繼續是這種態度的話,那台灣出版業真的已經無可救藥……(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藍弋丰 (產業媒體總監 )

陳宣儒承認身世造假、認錯道歉,其實一點都不讓人意外,早在《灣生回家》宣傳初期,就有許多人質疑過陳宣儒的說詞問題重重、前言不對後語,當時這些「先知」卻反而遭到很多因為愛台灣的移情作用而錯誤支持陳宣儒的人攻擊,如今他們可說一雪冤屈。當陳宣儒來到出版社認錯道歉,這下子,球來到了出版社遠流的手上。

台灣出版界是一個極為鄉愿的世界,鮮少有人願意公開批評其他出版品,因為,出版是很繁複的工作,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經手的書會不會有什麼錯誤,今天攻擊別人,哪天別人也來挑毛病,那可受不了,尤其是近年來出版界「扣死當」極為凶狠,逼令編輯在短時間內完成作業,自然顧不得品質,沒有人能承受得了仔細檢視,自然也不敢批評別人。

鄉愿的結果是,出版圈因而更加缺乏自清能力,經營階層逐漸變得傲慢。譬如知名的「毀書不倦」譯者的劣譯問題,台灣出版圈人早就知之甚詳,該出版社內部編輯們也早就詬病該大牌譯者自以為是,其實經常犯下國中等級的嚴重英文錯誤,更兼專業名詞看不懂的就胡亂湊,編輯看到都要吐血,劣譯卻不准編輯修訂。出版社高層早就知道這種狀況,卻還堅持一直跟劣譯合作。

許多出版圈人士,以及出版圈以外人士,屢屢都向出版社反應劣譯翻譯品質極差的問題,但是社方總是不作任何處理,由著劣譯繼續摧毀許多好書。

反應者若追問到底,傳言出版社偶爾會承認,因為該劣譯與夫婿在政府、學界有極深人脈,為了許多計畫,以及學校圖書館的固定購書,不要跟他們打壞關係。也就是說,只要賺錢,不對書的內容負責,把讀者都當白痴。

出版社認為反正讀者又看不懂,真的嗎?讀者看到狗屁不通的翻譯,點滴在心頭,日後逐漸不買書了,或被逼得苦練英文,從此只看原文書,然後出版社才抱怨:哎呀讀書風氣好差,讀者都不看書,景氣陷入冰谷啊,出版要完蛋了。

可悲的是,這個出版圈公開的秘密,台灣出版人竟然無一敢出面糾舉,只敢竊竊私語,最後竟然是中國人來抓包,才揭發了一切。由此就可知道台灣出版圈鄉愿的程度有多嚴重。

出版計畫難免會出錯,一如所有的產業都會發生產品故障、或甚至是產品有安全疑慮,若是出了太離譜的麻煩,通常最好的建議是壯士斷腕全面回收。

這道理非常簡單,我們都還記得,在餿水油風暴中,許多誤用問題油的下游食品廠商,不論是大品牌,或是有的只是家庭企業小店,也接受退貨、銷毀存貨,雖然這樣做會承受相當的損失,但是可確保消費者的信任,穩固品牌形象。

不只是「特別有良心」的業者才會這麼做,翻開國際汽車業新聞,幾乎每個月都有車廠召回車款,其他產業界回收也層出不窮,2016年最有名的回收事件,就是三星因手機爆炸二度回收。

三星在產業界總被認為是惡霸、狡詐,設計上曾經鬧出過抄襲蘋果風波,絕對不是什麼特別善良的企業,手機剛傳出零星爆炸問題時也一度想曚混過去,但是當察覺問題蔓延,就知道要當機立斷,馬上全球回收,因為這是商業經營上的基本常識。

但是,讀者可記得上次台灣出版業全面回收某本書是幾時?

有時候,鄉愿是出於同情對方不得已,許多出錯的出版社規模太小,回收下去還真的會周轉不靈,同業也不好批評;有時候,出版人不是作財經商管出身,缺乏基本商業常識,有時是品牌太小,所以投機取巧,想說下次換個品牌了事。

截自遠流出版社

但是,如今出事的,是規模大、品牌老的一線出版社,更是經常出版財經商管書籍的遠流,而且,這次出的包非同小可,可不是校對錯誤,或是什麼版面錯誤,而是從最根本一開始的出書計畫就充滿謊言。

連推薦的作者們全都連帶受到重傷,陳芳明「很受傷」,氣得批評「利用台灣人的歷史失憶症,才使謊言獲得存在的空間」,驚呼這是「對台灣史的巨大傷害」。

推薦人劉克襄則嚇到「以後不敢隨便幫人推薦新書。」楊照則只能苦笑不作評論。因為這也是出版界的陋習:大出版社或認識的編輯來找名家推薦。

名家常常忙到根本沒有時間看書,只因為人情或題材就推薦了,許多時候甚至連推薦文都是出版社代擬的,這當然也是一種欺騙讀者,但是整個出版圈習以為常,楊照大概知道沒看書就掛名推薦也是謊言,不能以陋習為理由推託,所以只能苦笑不談。

出版人竊竊私語,稱這是「台灣出版史上最大的騙局」,事情如此嚴重,遠流總會負起一線出版社的責任,帶頭做出正確示範吧?

遠確緊急召回編輯團隊開會。出了這麼多商管書籍的源流,根本不用開會也知道就是要立即全面下架回收吧?結果竟然躊躇了。

董事長王榮文說,《灣生回家》一書從編輯角度來看,確實有小瑕疵,在於編輯被騙,推說「此事牽涉到整體出版業及閱讀產業的成熟度」,還突然好像事不關己似的站到高點上說「整體出版界可以從根本問題來討論處理方式」,又說,由於放假日還沒接獲讀者反映,等上班後再了解狀況。

編輯被騙的說詞,真是可笑,日本《產經新聞》岡山支局長吉村剛史,2013年訪問陳宣儒2個小時,就立即察覺她所言處處充滿矛盾,對歷史的認識很膚淺,最後逼使陳宣儒坦承說謊,自承不是日本人,而是台灣人;資深出版人管仁健,沒見過陳宣儒本人,光是看她發表的說詞,就察覺處處漏洞;而許多熟悉日本的文史工作者,更早就看出許多破綻,提出質疑。

所以編輯為何會被騙?編輯在整個出版流程中,與陳宣儒交談討論絕對超過2小時,卻沒有察覺有問題?

是因為編輯工作太血汗,忙著出版流程,導致沒時間思考、懷疑?或是,把雜事指派菜鳥進行,因為沒有吉村剛史的專業,因為對日本不熟悉,因為對相關歷史一無所知,所以沒能2小時就發現「處處充滿矛盾,對歷史的認識很膚淺」?

若是這樣,遠流認為這樣的編輯就已經足堪查對史實重任,所以沒有對不起讀者?又或是,編輯當然早就察覺有問題,只是出版社認為題材好,一定賣,所以還是逼著編輯做這本書?

無論是哪個原因,之後遠流洋洋得意書得獎、賣了五萬本,現在出事了,卻只是「考慮如何善後、甚至絕版」,好像絕版就是了不得的大事,就是最終手段,就是對讀者絕大的恩惠了一樣;遠流又認為,書只是陳宣儒的身世相關部分有問題,其他是OK的。

 

田中實加2016年5月出了以日治時代台灣移民村為背景的原創小說《我在南方的家》。(翻攝自灣生回家臉書)

真好,餿水油事件時,很多受害食品廠商,應該早點聽聽遠流的開示,糕點不再做,賣出去的就算了,絕版就好,幹嘛退貨回收呢?餿水油只佔產品中很小小小部分啊,其他原料都是好的啊!

三星也來聽聽遠流的開示,當手機爆炸時,只要絕版就好了,幹嘛回收呢?手機會爆炸,只是電池有機率會有問題而已啊,其他如觸控螢幕面板、處理器、麥克風、揚聲器……通通都是好的啊!

然後三星還可以道貌岸然的說,整體手機產業界可以從根本問題來討論處理方式。還可以說等看看消費者有反應再說,有很多消費者還願意繼續用手機,這下可省了好多錢呢!

如果三星竟然這麼做的話,它的多年品牌經營就一夕玩完。

遠流倒是有一點說對了,「此事牽涉到整體出版業及閱讀產業的成熟度」,身為一線出版社、老品牌,卻抱持這種只想賺錢不想負責的幼稚態度,被讀者發現,一家經常出版商管書籍的大出版商,卻連基本商管常識都沒有,連公關危機處理的標準流程都不知道,那讀者又如何相信你出的書,對讀者有任何幫助呢?

出版人最喜歡說書不是產品,如果老牌一線出版社對自己出的書是這種態度的話,那書真的不是產品,因為比產品還不如。

讀者多年來已經受夠了品質越來越差,內容越來越不確實,一邊讀還要一邊懷疑的書,寧可相信原文,以及會隨時有人來挑戰抓包的網路文章,所以出版市場才會進入超級寒冬。當出版社如此自取滅亡,也不需要去拯救了,因為早就已經無藥可救。

(本文經原作者 東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灣生回家不回收 出版當然沒有救〉。首圖來源:灣生回家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