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文創園區」的發展,在這幾年都碰觸挫折。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論了華山文創園區 ROT 案在商業與文化推廣之間的兩難,以及華山文創旗艦中心 BOT 案的失敗收場,這篇文章則要繼續談另一個備受矚目也更受到爭議的松菸園區 ROT 案。

這座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建於 1937 年的建物區,最早是日治時期隸屬在總督府下的菸草工廠。國民黨來台接收日治移交的公共資產後,改隸屬於臺灣省政府下,仍生產菸草,一直到1998年停止生產後才歸台北市政府管轄,被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並在2010年正式轉型定名為「松山文創園區」。

不像華山經歷過很長的荒廢期,松菸工廠建築群長達 60 年的時間都在崗位上運作,毫無疑問是台灣自製菸草產業最重要的歷史遺產。然而,這塊佔地面積約18公頃的產業歷史聚落,在1998年結束營運後,和本地巨型財團的關係可說是斬不斷、理又亂。

多虧了那顆大巨蛋,松菸文創園區才能活著

許多人對松菸文創園區的前身不陌生,不過較少人知道的是,這座充滿歷史感的古蹟之所以沒有被拆除,其實是托了大巨蛋 BOT 案的福。

1991年,時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郝杯杯因看球賽淋到雨,興起了在台北建立一座不用淋雨的世界級大巨蛋賽場的念頭,只是歷任台北市長從黃大洲到陳水扁時代,這顆蛋歷經波折,建址一路從關渡平原滾到中山足球場、南港農業區、市立棒球場,最後才終於在1995年選中松山菸廠作為落腳地,當時的菸廠仍處於運作狀態。

而在最初規劃中,松山菸廠18公頃基地原本是打算全數作為大巨蛋園區之用,但到了陳水扁擔任總統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認為松山菸廠具有歷史意義,應該保留,因此才劃出其中 8 公頃作為文化園區。

由於巨蛋和古蹟相鄰,台北市政府當時特別從國外請來專家研究可行性,確認兩者不會相衝突後,才進行招商作業。而誰得標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如今和台北市政府大戰三百回合未果的趙藤雄和他所代表的遠雄集團,獲得 10公頃的巨蛋興建與營運權利。

而刻意割畫出來的另外 8 公頃文化園區,其中的台北文創大樓 BOT 案,則是由富邦集團2009年成立的「台北文創」得標,比大巨蛋還早落成營運。然而,「台北文創」的營運與大巨蛋在社會引發的爭議一樣,擺脫不了財團是否正當運用公有空間問題、以及 BOT 案最終淪為財團與建商炒作資產價格的幫手等爭議。

台北文創大樓爭議1:賣手機的台哥大,也算文創?

富邦在得標後,台北文創大樓很快就在 2010 年開張營業,當時是國民黨籍郝龍斌第二次連任台北市長,一路相安無事,到了 2015 年,柯文哲勝選接手市府之後,松菸文創大樓的經營管理開始爆出大量爭議,代表富邦集團的台北文創公司在當年5月3日發布聲明表示,「由於北市府對台北文創的要求超過契約內容,希望終止合約,並建議市府『鑑價』買回文創大樓。」

松菸文創只剩下財團與地方政府彼此為錢叫囂的雜音。

台北文創當時表示,北市府對台北文創的要求期待「超出法律所賦予締約雙方的責任義務」,因此無奈做出終止合約的決定。

而這所謂「超出的責任義務」,主要有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台北市文化局在2015年無預警發函,要求位於文創大樓中的台灣大哥大總部撤出一個樓層、約一千五百坪的用地。前北市廉政顧問徐嶔煌就批評

一個號稱要支持多元文創的園區,「數位內容產業」竟然可以佔去 57.14% 的面積,讓台灣大哥大相關事業可以進駐這個園區高達 9000 多坪,佔台北文化園區三分之一的面積。

北市府當時表示,在和財政部調閱台哥大稅籍資料後發現,其中沒有一項經營和文創有關。而台哥大在大樓內所佔的3515坪若加上其他非文創使用的7625坪容積,總坪數已超過契約規定的35%上限。北市府發文指,只要台哥大沒在期限內搬出文創大樓,一天就要罰5萬元。

至於第二個層面,則是權利金問題,也是這個案子最受社會質疑之處:財團是否運用公共空間的地利之便賺取不當利潤?是否在賺取利潤的同時,未平等回饋給社會?

台北文創大樓爭議2:誠品當二房東每年爽賺12億,卻不用繳權利金?

北市府指出,原契約訂定的13億被嚴重低估,經北市府送3家鑑價公司後,得到36、37、72億元的高價,要求應調整契約。另一方面,台北文創將大樓商場以每坪1050元租給誠品集團營運。不料誠品這位二房東過的比大房東還爽,年賺12億不僅不用像台北文創一樣繳權利金給市政府,還將每坪1050元租來的空間,以每坪上萬元的高價轉租給進駐業者,導致台北文創承受「坑殺文創人」的罵名

圖片來源:吉爾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松菸文創之亂:富邦終於不玩了,那一年爽賺 12 億的最大贏家誠品呢?

而對於台北市政府的兩項指控,台北文創拿出合約反擊,指出,台灣大哥大是數位內容產業,進駐時也經過台北市政府備查,而數位內容產業在2010年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清楚寫到,是屬於文創產業。

台北文創表示,當時是因為招商不如預期,為不影響北市府營運權利金收入,台北文創才協調母公司、台哥大集團承租閒置樓層。而台哥大不但要付租金,且位於北市基隆路的企業總部資產還因此閒置。

說得很委屈,但賣手機的台灣大哥大,到底能不能算文創?很顯然,台北市政府和台北文創有不同解釋。訂定《文創法》的中央文化部如預期的能不淌這個混水就不淌,把問題踢回給北市府要求「自行作實質認定」。由於雙方僵持不下,台北文創又不願支付每天5萬的罰款,大家一度以為文創大樓走到盡頭,誠品後來雖跳出表示願意接手,但卻由於不合法規而作罷。

這場台北市政府和台北文創間的BOT大戰,最後在2015年9月劃下句點。最終台北文創低頭,表示在與台哥大協調後,後者已答應在租約到期前無條件遷出文創大樓。

而誠品則表示除了繳交給市府原本的營運權利金、文創提撥回饋金外,願意額外支付松菸商場營收的千分之五金額。誠品估算,北市府可因此額外增加約六百萬元的收入。另外台北文創也同意在BOT契約架構外,另定超額分潤辦法,未來若超過預估稅後淨利,就會繳交超額部分的50%回饋政府。市場粗估,松菸文創大樓營運權利金,將一口氣調升到新台幣900多萬元,但實際金額仍須以每年營運為準。

換句話說,這場誠品、台北市府、台北文創三方角力戰,最後是皆大歡喜的收場。台北市府有了面子荷包也滿滿,台北文創和誠品則可以繼續聯手經營文創大樓,相親相愛賺文創財。

但是,北市府除了要求財團在財務報酬上合理回饋公共社會之外,就沒有其他職責了嗎?

皆大歡喜三贏?監院看松菸BOT:北市府喪失培植文創的初衷

今年(2016)6月,台北市廉政透明委員會將「松菸BOT案」移送監院調查,監察院則在11月判定,北市府的確監督不力,獨厚少數廠商,阻斷其他小資文創於公共領域的發展機會。監院認為,柯市府文化局對文創大樓提供給小文創的租金未盡把關之責,導致國外高檔名牌在松菸文創大樓林立,喪失扶植文創的初衷。

對此,柯文哲表示已經指示文化局作檢討,文化局最後表示發文台北文創,要求台北文創必須給予回應,否則雙方將走入契約中的協調委員機制,最壞的情況是進入民事訴訟。

這則判決並不是大新聞,卻揭開了台北市府、台北文創、誠品三方表面對於權利金和台哥大搬遷的和解假象。該面對的還是逃不掉,監院這一記回馬槍等同要求這三方必須清楚交代:松菸的文創到底在玩什麼?開商場賣昂貴的名牌、召募知名餐廳,真的能叫做文創嗎?

松菸誠品只能說是很棒的百貨,說文創太虛假

今年稍早一則有趣新聞表示,誠品松菸榮登CNN評選的「最酷」百貨。內文提到,書店起家的誠品不太符合一般百貨公司分類,除了賣書,也販賣各種生活用品,包括台灣特色小吃和手工藝品。CNN提到,「他們最愛的,就是座落於菸草工廠轉型成創意園區的誠品生活松菸店。」

CNN對文創大樓做出了肯定,作為一間百貨,松菸誠品的獨特性無庸置疑。他有電影院、有賣書,還有餐廳,不時還會舉辦幾場TED演講。你說他是文創嗎?這是台灣社會必須深思的問題。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文創大樓並不能代表文創園區,兩者更不屬於相同的營運單位。前者是台北文創,後者則是在台北市政府底下運作的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我在前一篇介紹ROT的文章中談到,政府在轉化閒置空間的目的,是活化、讓地方文化「轉生」,替附近居民達到最大利益。換句話說,文創園區的樣貌、展覽,不能和地方文史斷裂。然而,如今市府文化局規劃的松山菸廠,在ROT精神的實質目標結果上,明顯不符。若再加上旁邊的大巨蛋BOT案,松菸無疑已經是個極失敗的示範案例。

圖片來源:吉爾 CC licensed

以大巨蛋來看,就算不提大的出奇的商場面積,大巨蛋建設過程造成松山菸廠鍋爐房地基下陷、煙囪傾斜,前陣子才被地院判定確實有疏忽,但最後的裁罰卻只有七十五萬元,對一個年稅後盈餘高達 64 億的財團巨人來說,這樣的罰款連九牛之一毛都不到,除了無法達到以公權力遏止的效用外,更完全不符合社會損失的比例原則。

另外,兩年前應台北市政府邀請來台的紅點博物館因為緊鄰建地旁,也因為古蹟漏水、遠雄施工造成的溢漿事件,宣布不排除退出松菸文創園區。紅點博物館執行總監鄭雯瑄表示,2013年就陸續有狀況發生,但當時市府態度消極,現在柯市府雖向遠雄求償,但仍未見改善。由於濕度過高導致產品易損毀,「待一天就虧一天」。

哆啦a夢誕生前100年特展。圖片來源:jessicasky CC licensed

除了沒有對「硬體」妥善照顧,文化局對松菸的歷史「軟體」維護也是乏善可陳。

立委吳思瑤就批評松菸已經淪為「卡通展」園區,指出由於卡通動漫展票房收入高,檔期天數不斷增加。從2012年到去年五月,十大賣座展覽第一名是「哆啦A夢誕前一百年特展」,第二名是「迪士尼90周年特展」,第三名為「積木夢工廠」。

吳思瑤認為,以ROT方式經營的文創園區已完全變成以獲利為導向。辦卡通展不是壞事,但國外大品牌占地盤,除了造成展覽類別太過單一,也會排擠台灣藝術家。對此文化部長鄭麗君坦承,確實有微調必要,文化部將推出園區檢討平台,確定扶植中小型藝文工作者的目標不要走偏,讓市場支持新銳和新創。

大巨蛋破壞松菸古蹟、文創大樓變百貨,松菸文創園區到底還剩什麼?

比起華山,松菸的ROT與BOT案無疑是一場災難,大巨蛋破壞古蹟、文創大樓變成潮流百貨,松菸文創園區到底還剩下些什麼?

這個案子暴露OT案在台灣的政商環境下,財團與政府若都未盡其職,可以為這個社會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短期的財務損失不算,對古蹟的破壞是永遠無法修復的傷害,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的損失,絕非帳面上的罰款數字或返還金額可以對等彌補。

從這個經驗來看,2000年後民進黨政府積極推動促參法與OT案,2008年後國民黨政府繼續大力推動更多財團參與閒置空間的再造,但顯然我們最缺乏的,是一套足以有效管理與監督這些OT案運作的制度機制。

另一方面,松菸OT案的徹底失敗,也彰顯台灣社會對於「什麼是文創?」「台灣社會應該運用公共資源推動的文化產業、文創項目到底如何定義?如何運作?」等問題思考與討論都不足。

下一篇,我想跟大家繼續聊聊,什麼是文創。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不白費歷史、不浪費未來,華山文創園區現在最該做什麼?
不要再給我「文創園區」!台灣 ROT 最大問題不是沒創意,而是只會收很貴的門票
松菸文創之亂:富邦終於不玩了,那一年爽賺 12 億的最大贏家誠品呢?
「誠品加餐廳等於創意生活」:經濟部的神邏輯讓文創園區變百貨

本文相關參考資料:

中央社:CNN世界最酷百貨 誠品松菸上榜
聯合影音:松菸華山以動漫展為導向? 鄭麗君:有微調必要
中時:松菸文創走味 淪卡通跑趴園區
中央社:松菸案三大衝突點 誠品與富邦撕破臉
風傳媒:台北文創爭議 5張卡讓你秒懂
天下雜誌:權利金爭議 台北文創要柯市府買回
自由:松菸案有解 誠品︰增付權利金
自由:松菸BOT案 監院:北市府未監督 獨厚少數廠商
台灣棒球維基館:台北大巨蛋
中央社:爭議落幕 台北文創超額分潤回饋市府
蘋果:大巨蛋損松菸古蹟 遠雄判賠75萬
自由:松菸漏水 遠雄溢漿 紅點擬退出台灣
風傳媒:松菸誠品小文創難存,北市府發文要求租金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