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作者是在中國當財經記者許久的台灣人,他認為,在中國讓他開啟了對商業的全新觀點,一種鼓勵闖蕩的勇氣。在中國,永遠不怕「生意小」只怕你「不敢做」;失敗是經驗而不是丟臉,重點是開始用心慢慢去做。

當然一些常見的問題還是有的,但這樣的全新視野,讓人看著市場的小販都不會再輕易地瞧不起,不是由規模大小去看價值,而能看見那些生意頭腦的精彩。再反思台灣近乎迷信「大企業」的氛圍,確實是有些可惜了——台灣值得更好的商人,和被這樣的氛圍埋沒的人才。

(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胡采蘋

咦,最近看了一個央視紀錄片頻道的節目《與全世界做生意》,可以推薦一下。撇去裡面的中國國族主義意識不談,內容真的還滿好看的,講中國商人怎麼勇闖異鄉,去了很多低度開發地域從零開始,怎麼找生意、怎麼培訓當地人才,所拍攝的生意也是以中小生意為主,很有意思。

身為一個財經記者,來到中國真的是一件頗幸福的事情,因為這裡的幅員廣大,產業類型極度多元化,你會莫名其妙的學習到「草原法」這種東西,因為內蒙古游牧產業需要管理,所以要制訂草原法(但游牧民族的法律觀念跟漢人超不同的);

你會站在廣州流花車站異常的發現身邊的黑人比中國人多,原來非洲的大部分小商品貿易(臉盆、拖鞋之類)是跟中國交易,以廣州為中心;你會看到山西煤礦是怎麼盛極一時卻又在國家強力介入下被國有化,煤老闆是怎麼帶錢出走、氣勢磅礡的花錢;

你還會認識福建黃金世家的子弟,是怎麼經歷家族被鬥爭到家破人亡,然後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帶領家族翻身……這些故事太多太多,太精彩了,希望有一天能有時間把這些精彩的故事寫出來呀。

我自己覺得,中國商人給我最好的影響,是「生意不嫌小」。

我們在台灣時,很講究去大公司上班、去外商公司上班,最好的人都往大公司去;可是我在浙江發現,浙江人認為「自己做生意」才是第一等人,整個浙江、廣東地帶都非常鼓勵子弟自己做生意、出來闖,打工仔是沒出息的,管你在多大的公司。

我剛到浙江時,真的非常驚訝他們每個人都很喜歡討論有什麼生意可做,而且絲毫不嫌生意小,一點一點做起來,慢慢找尋做大的法子;一個我認識的小姑娘,從海寧皮革城批發皮褲開始,就在微信上貼皮褲、服裝照片,用微信支付功能交易,做了一年多,現在發展了六個經銷商,一天流水做到三、四萬人民幣。

以前在北京的時候,也是濃濃的英雄出少年氣氛,大家都在想商業模式、想怎麼推翻現有的商業秩序,每個人都想幹掉阿里、騰訊,拿融資、找團隊、上場拼,失敗了再重來。沒有人覺得失敗丟臉,投資人會認為失敗是珍貴的經驗,只要你知道自己是怎麼輸,下次贏的機會就會變大。

雖然北京城也因此充滿了濃濃的忽悠氣息,資金泛濫的時候,簡直浮躁到難以忍受;不過這種生氣勃勃的樣子,還是非常有趣的,我每天都跟騙子、老江湖和真正的生意人混在一起。

也是因為如此,我變得非常討厭檯面上的這些台灣大商人(就不一一點名了),生意做大了就搞壟斷,用資本手段、法律手段扼殺創業型經濟的商機,同時擁有實業和銀行兩種產業的大老闆尤其令人作嘔,把公司做大的錢還不是拿存戶的錢,左手右手轉?

一遇到新競爭對手就去找主管機關講壞話,為什麼不讓黎智英這種人進來做頻道,到底是因為羶色腥還是其實怕黎智英?為什麼不讓詹宏志做pay-pal,保障銀行產業到底有什麼意義(結果被支付寶做成了)?公司一有點長進就王朝化是搞哪套,靠錢砸人到底是什麼本事……

當然很多人會說,中國的產業壟斷更嚴重啊什麼的,的確國有企業有這個問題(而且目前的政策方向似乎有惡化的趨勢),BAT大公司也越來越容易以直接複製商業模式的手段來摧毀創業公司;但是民營經濟市場還是保存了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儘管現在我還無法確定這是因為中國市場的壟斷化尚未形成,或者是像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要形成壟斷會特別困難,或根本不可能(當然這是指沒有國有企業的領域)。這些需要更長一些的時間觀察。

過去我對小生意完全沒有感覺,每次寫 deal 都是百億新台幣起跳,寫久了還真覺得自己很不得了,現在想想都很慚愧。

現在我站在家附近的吳興街菜市場時,突然會覺得,哇,這片菜市場真了不起啊,它承載了多少生計、裡面有多少學問、多少小商人每天去批新鮮貨上來、多少流動攤販要一直換商品維持流行度,這些人每天想生意,熱熱鬧鬧的裝扮自己的小舖子,其實真的是很應該被欣賞呀,都不知道裡面有多少腦子好的人以此致富了。

這種氣氛才是現在會讓我感覺到興奮的,而不是那些動輒上百億、只有ABC幾家公司能做的交易,你只要混熟了這幾家公司的老闆,天天頭版頭不是問題。

說來好笑,這正是我離開台灣的原因,我覺得自己沒有進步,害怕一輩子都會這樣,靠著這幾個大老闆給的消息生存。不過我現在不害怕了,因為我知道自己真正懂得如何欣賞生意、喜歡生意了。

欸為什麼會寫這麼多啊,本來只打算寫兩段推薦一下這套影片的……然後再推薦一下央視九台紀錄片台吧,本人唯一真心喜愛的央視頻道,非常,非常好看(其他頻道則需小心服用,恐怖起來也是非常恐怖)。

12.16 18:00 補:

今天收到很多信件,都是討論昨天寫的那篇臉書,有點出乎原本的預料,本來只是寫著玩。

最多的抱怨都是關於台灣年輕人是不是又懶又沒用又小確幸,第二多的是放棄台灣論,說台灣沒救了死定了離開吧。

我想說明的是,這兩點都不是我寫這篇東西的用意,讀者自己的見解只跟自己現在的處境有關。我想說的只有一件事情,讓我們大家一起,重新找回做生意的精神,重新找回商道的精神,台灣應該有好商人、讓這個社會感到驕傲的商人,這才是我想說的。

從來沒有一天我放棄台灣,一分鐘都沒有,也永遠不會申請台灣以外的任何國籍,現在所學的所有本領,都是為了有一天可以帶回台灣。

你要從文章裡看到放棄、看到悲觀,那是你自己性格的問題,不要拿我的文章來刻薄台灣,那不是做人的道理。

訊息無法一一回覆,統一說明。誤加我的人可以刪了,抱歉讓大家有誤解。

(本文經原作者胡采蘋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文章標題,附上超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