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在荷蘭全國犯罪率不斷下降,導致監獄面臨紛紛倒閉危機之後,政府部門又動腦筋,想到用這些閒置空間收容難民

這些難民要取得庇護資格,至少要花上六個月,不過這些難民可不是被關進監獄,而是出入自由的。有位敘利亞來的男子甚至告訴記錄這一切的攝影師說,住在監獄裡讓他對未來有希望:「如果一個國家沒有犯人可以關在監獄裡,表示這個國家再安全不過了,我會想住在這樣的國家。」

究竟荷蘭是怎麼做到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jail-429639_1920

前陣子臉書一篇動態在網路上瘋傳,雖然是由於婚姻平權之故,但作為對比之下,一句「荷蘭,全世界最墮落的國家」的反諷,確實點出許多台灣社會的焦慮在荷蘭身上看見了完全相反的結果。

而文中提到了荷蘭「社會治安很好,最近剛關了五間監獄,因為缺犯人;兇殺率(每十萬人中死於兇殺的人數),只有0.7,是台灣3.0的四分之一不到。」這確實是相當驚人的數字——而荷蘭整個國家的穩定,也很大部分是奠基於這項成就之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ingjie.huang/posts/10207710339419745 [/facebook]

令人欣羨的苦惱:荷蘭年年降低的犯罪率,監獄沒人快倒閉!

在荷蘭,早已有多次「監獄倒閉」的紀錄。荷蘭在 2009 年就已經因為監獄受刑人太少關閉了 8 所監獄,2014年又關了另外 19 所監獄。由於一舉使得高達27間監獄的工作者失業,荷蘭才會為了維持監獄人口,於2015年從挪威轉移了超過1000名犯人。而在今年,荷蘭再次傳出的5間監獄面臨倒閉。

在荷蘭,3成以上監獄處於空轉的狀態,為了預防,荷蘭去年九月也和挪威簽署了三年的合約,避免大量的監獄工作者失業。另一方面,他們也發展出全新的轉型方案,將荷蘭鄰近德國邊界的一所監獄 Het Arresthuis 改建成了豪華酒店,並獲得不錯的回應。

而監獄面臨倒閉的原因,根據Dutch News報導,一方面是因為荷蘭在判處服役時間上往往較短,避免讓犯人浪費過多時間在監獄裡面,與社會脫節太久;二方面是荷蘭確實在重大刑犯人數上大幅降低——荷蘭犯罪率平均每年降低了0.9%,證實荷蘭司法系統除了懲戒,更是在輔導上頗具成效。(雖然也有國內批評認為可能是政府抓罪犯不夠認真)

真正的問題:嚴刑峻法就有效?可能反效果

同樣面臨倒閉危機的國家還有瑞典——同樣也以人權著稱的國家。在瑞典,從2004年到2011年間,瑞典監獄數量每年大約下滑 1%,2011-2012年更是下滑了 6%。2013年,瑞典宣布關閉 4所監獄、所矯正機構。而歸咎其原因,也和荷蘭相同——判處較輕的刑期,讓罪犯能夠迅速回歸社會,避免與社會脫節太久。

在美國知名影集《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中,有些人在監獄裡面花費了整個青春,連監獄外的孩子成長都無法陪伴,真正出獄卻發現自己出去之後什麼都早已不再擁有,更產生出自己虛耗人生已經無法跟社會接軌的絕望;也有人出去之後乾脆重新犯罪回到監獄,至少不愁吃穿,也不會被社會排擠——這是真實上演於現實的,事實證明,減輕刑責避免入監脫節過久,確實對於改善犯罪率有效。

反而是嚴刑峻法的國家,每年花費相當高額的預算在監獄上,卻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高居不下的犯罪率、惡化的監獄環境、出獄後再次被逮捕超高比率。

根據《衛報》統計數據,美國有高達約223萬的監獄人口(這個驚人的數字也是世界第一)相當於每10萬人就有716人被關進監獄;中國則是164萬人次之於美國,俄羅斯則排名全球第三是68萬人,以及巴西的54.8萬人、印度的38萬人。

超收罪犯的台灣:監獄人口爆炸,陷入惡性循環

天下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台灣監獄其實已經嚴重超收:

全國24個監獄,只有台東、綠島、金門未超收,12個看守所則是全部超收,2014年4月30日矯正機關核定收容人數為54,593人,但實際收容的人數是64,362人,整整多出了近萬人,也就是超收比約18%,所以0.7坪的使用面積壓縮到了只有剩0.4坪。

這樣的擁擠光看數字可能很令人無感,但你能想像在無比狹小的空間,每個人只能擁有半坪不到的使用空間,而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中,夏日溫度逼近40度——文中形容,「汗味、體臭、霉味、棉絮味、菸味、灰塵、屎尿、橡膠藍白拖悶在房裡成了令人做嘔的氣味」,不僅變成疾病的溫床,更帶來嚴重的管理問題:

管理問題,狹小的空間難免有肢體上的碰觸,造成的衝突小則口角大則幹架,這情形在悶熱的夏季尤其嚴重,打得頭破血流可說是家常便飯。

《關鍵評論網》文章指出,台灣的超收情況倒置控管監獄人數嚴重不足,不僅管理風險更高也有過勞的危機:

其次,超收將導致戒護人員與收容人比例懸殊,不利於囚情穩定。

監察院的監獄、看守所收容人處遇、超收及教化問題之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平均一位戒護人員需要面對14.1個收容人,約是美國、韓國、日本的三倍,戒護人員的壓力與風險隨著持續上升的新入監人數與日俱增。此外,監獄超收還有伙食成本、醫療成本等問題。

而台灣文化只在乎「刑罰」的觀念更是讓一切陷入惡性循環——「重罪重罰關越久、輕罪輕罰常回籠」,而整個社會正負擔著高額的監獄費用,卻始終無法改善整個社會犯罪人口不斷回歸監獄的問題。

我們需要的正是更加人性化的司法及輔導系統,而非只是看著「刑責」,更不把罪犯當人看——也難怪受刑人總想回到監獄,至少在裏面有一整群一樣的人,而不用在無法適應的社會中,被人當作次等公民對待。

(本文開放合作單位轉載。)

延伸閱讀

【炎炎夏日監獄爆滿】監獄超收罪犯,折磨的是獄卒不是受刑人
【監獄裡的一天】受刑人過很爽?連擦大便用的衛生紙都買不起,你要不要待看看?
【台灣監獄的未來】一人管百人,最快兩年後,台灣監獄將面臨戒護人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