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玄史生 – 自己的作品,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近期長照2.0上路,但長照 2.0 是什麼,為什麼才上路就又引起一些爭議?讓我們先看看衛福部提供的資訊,最基本的概念是希望將公共長照分為三種層級:
並且有巡迴車提供老人們到在三種層級中巡迴:
而針對人力的部分長照則是這樣規劃的:
從以上資訊,再看最近被提出的幾項爭議:
- 長照 2.0 分類老人為什麼不買單?
- 長照體系由於服務內容重疊可能造成 A級照顧醫療壟斷?
- 長照體系人力不足從哪邊補?
- 長照體系人員從替代役補難道沒有專業問題嗎?
這些問題接連著串在一起構成了目前長照漏洞滿滿的隱憂讓我們一一分述。
「超不實用」老人不買單
如今長照2.0尚且不需提及其他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一點也不實用。許多老人一點也不願意接受新的長照2.0措施,舉例來說, 張法迅醫師在聯合報的投書中提到:
一名失能阿嬤在現有1.0版長照中,獲得90小時居家服務,但到了2.0版,個管師給了最好服務菜單,形式多樣、有趣,且符合阿嬤的需求,原本90小時居家服務,變成50小時居家服務、30小時日照中心、10小時柑仔店健康促進課程,可透過健康促進等復健課程,訓練阿嬤的肌力,增加活動力。
但可惜的是,阿嬤還是只想居家服務,不願意走出家門。
又或是在居家照顧的反例上:
長照2.0版也將居家醫療納入其中,但許多阿公阿嬤不領情,拒絕醫師到宅。
原因出在「名醫情結」,許多老人家習慣每周至台大、北榮就醫領藥,求訪名醫,順便跟其他病友聊聊天,這些已經成為老人的生活重心及樂趣,所以不希望改變習慣。
醫師更認為巡迴車的設計本身一點也不了解實際上需要「長照」的老人的需求,他表示,目前約有一半需長照的長者有失智症狀,對這些長者而言記性與定向感變差,需要的是固定、熟悉的環境與作息,但2.0巡迴車「將他們載來載去、待這待那,豈非讓他們更加搞不清楚方位?」
最大的問題:服務都差不多那乾脆去醫院就好了
張法迅醫師認為,全世界的長照都分成三層級,但是以服務地點與時間來區分(居家、日照、長期照護機構),沒人像台灣這樣分。台灣做法完全是比照醫療三級制,因此也將複製類似問題——「就像民眾喜歡到醫學中心看病,未來需照顧長者也會往長照旗艦店集中。」
「三級長照」另一個問題,是疊床架屋,比如老人家可以到巷弄站接受臨托,可以到專賣店接受日照,也可以到旗艦店接受小規模多機能照顧,但本質上都是半日式照顧,何不整合成單一的「社區長照中心」?
全世界的長照都分成三層級,但人家乃以服務地點與時間來區分,也就是居家、日照、機構三種照顧,沒人像台灣這樣分。台灣的分法顯然是比照醫療三級制,因此也將複製類似問題—就像民眾喜歡到醫學中心看病,未來需照顧長者也會往長照旗艦店集中。
把長期照顧機構剔除、不倫不類的長照制度
更大的問題是:不論ABC三種層級都是半日式照顧,為何不整合成單一的「社區長照中心」?
在「三級長照」底下,全國將籌設兩千多個長照巷弄站,他認為長照不應該只是「找幾個社區媽媽陪長者在村里活動中心吃飯、唱KTV」這麼單純,而應有治療與延緩退化功用,而非只是打發長者時間。
他認為應該配合需求提供不同的方案(居家、日照或是長期照護的機構):
「應以日照中心為活動據點,配備足夠治療師與軟硬體,一次服務幾十位老人家,才符合經濟效益,照顧品質也比較好。比如失智症專屬的懷舊治療、印證治療、現實導向,都需治療師帶領,長照巷弄站難以辦到。
對於那些不喜歡外出參加活動的長者,「長照2.0」應做好居家服務,讓老人家即使失智失能,都能保有獨立生活能力,不用倚賴兒孫。」
像台灣這樣將長期照護機構完全剔除的作法實在讓人不解。
經費不足、人力不足所以拿替代役來補?!
而近期長照政策最令人詬病的則是政府宣布「徵收替代役人力補充長照人力」——如此荒謬的宣言讓人不免懷疑,政府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想法決定要這樣做的?
首先,長照難道不是一項專業?特別規定要有「教育訓練合格證書」、「相關科系畢業」或是「領有合格證照」難道是寫好看的嗎?
更何況依據《關鍵評論網》中一位有長照相關經驗的專業人士分享,實際上可能政府希望由「相關專業人員填充人力」想得太美了(也難怪會說要請替代役來補):
台灣一年約有4,500位老人服務系或與長照管理相關科系的畢業生,政府期許他們能填補照顧人力,並不將22萬的移工列入長照規劃。
然而據老人服務系畢業的朋友分享,有相當比例的同學並非投入本業,而是轉而投入生命禮儀、觀光等其他產業;就算從事照顧工作,也多半在工作條件較好的日照中心。
在照顧環境尚未改善、近一半受照顧者家庭仰賴移工的現狀,令人不禁憂心政府這樣的期待會不會太超脫現實?
對,沒錯,衛福部次長呂寶靜表示,即使台灣有22萬的大量移工人力,也不願意將他們納入長照系統中。照顧服務人員的缺口依照衛福部提出的數字,今年須補上的仍有1.2萬人之多,而台灣日前也已經推動「外籍移工不需每三年出國一次」的法案,那麼在長期照顧上並沒有相關的疑慮。
也就是說,當台灣已經擁有這樣大量的人力正在照顧我們的長者,我們卻要架空這樣的現況、排除長照機構和現有的照顧人力,然後自己從頭開始養全新的人力?
最驚人的是衛福部部長林奏延表示:
截至目前為止,長照人力缺口仍高達4000到1萬2000人,為了補足人力,明年起將爭取1000名一般替代役名額,幫忙搬運重物、攙扶老人等,減輕照服員負擔,未來也會研擬增設長照產業的研發替代役,甚至有可能增列長照役。
請問說好的專業呢?因為國軍很便宜只要時薪不到八塊半嗎?什麼事情都可以推給國軍嗎?幫忙搬運重物、攙扶老人現在全台22名長照移工天天在做,而且搬上搬下不是問題(很辛苦但確實每天這樣做著)——政府不僅僅是覺得替代役好便宜好划算好用,更是確確實實跟社會脫節完全不知道長照在做什麼。
柯文哲也警告政府未來將會面臨極大的人口轉變,政府真的準備好了嗎?
健保究竟是是保險還是社會福利?如果是社會保險,就不要保這麼多;如果是福利,稅就不可以繳這麼低、繳的保費不可以這麼低,所以希望將來推長照2.0不要重蹈覆轍。
長照政策到底是社會保險還是社會福利?你要講清楚,社會保險你就沒有保這麼多;社會福利你保費就沒有這麼低。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長照2.0不是在立法院通過一個法令,宣布一下它就會成立。
政府如此不完善的規劃,著實令人憂心。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參考資料來源:
- 《中央社》:〈補長照人力缺口 106年擬投入千名替代役〉
- 《聯合新聞》:〈排除機構…長照2.0 台灣亂發明〉
- 《聯合新聞》:〈長照2.0「給的不是長者要的?」改變想法成困境〉
- 《關鍵評論網》:〈長照2.0是護理系學生應該要搶的「大餅」?我反而擔心醫療壟斷的可能 〉
- 《ETtoday》:〈長照2.0試辦開跑 柯文哲:講清楚是社會保險還是福利? 〉
- 衛福部:《長照十年計畫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