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這本由前路透社記者所寫的「泰王的新衣」,因內容侮辱泰王而被泰國警方列為禁書。凡是在泰國進口或是散布者,因為一條嚴格的「褻瀆王室法」都將面臨刑罰。然而他所訴說的,卻是外界很難得知的泰國皇室真相。

從2006年的政變到2010年爆發的紅杉軍暴動,本書作者揭開的是泰國老百姓爭民主求真相的渴望,以及老謀深算的王位繼承之戰。(責任編輯:黃靖軒)

7419257196_75cc7ce786_z

但許多人相信,王位繼承與目前的政治鬥爭無關,因為誰將是下一位泰王的問題並沒有明顯爭議。一般認為,一旦蒲美蓬駕崩,他唯一的兒子瑪哈.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王儲將登基成為拉瑪十世。

編按:蒲美蓬為前任泰國國王,高齡88歲的他登基70年,在2016年10月13日離世,由哇集拉隆功接任國王。

延伸閱讀:失去政局定海神針、用皇宮庇護難民的仁君蒲美蓬,泰國何去何從?

大多數學術界與新聞界人士在分析泰國衝突時,完全不提接班問題,外國記者往往絞盡腦汁,仍對泰國政情大惑不解。《紐約時報》記者湯瑪斯.傅勒(Thomas Fuller)曾說,「泰國的政治動亂不可理解」1

有些觀察家承認接班確實是個令人擔心的問題,在這場衝突中扮演一定角色,因為傳統派精英擔心一旦哇集拉隆功登基,塔信一派將主控國會。傳記《國王永遠不笑》(The King Never Smiles,堪稱是有關泰國現代史最大膽、最發人深省的著作之一)作者保羅.漢利(Paul Handley),在二○○六年政變以後提出一個理論:「王室與軍方很顯然有志一同……他們不希望塔信能在哇集拉隆功王儲承繼卻克里王朝衣缽的事情上發揮影響力。」2

但從這些觀點進行觀察,泰國曠日持久的政治衝突根本不合情理。如果王儲將繼位成為泰王的事早有定論,保王派為什麼這麼拚命阻止塔信影響接班?為什麼他們在王位順利移轉的奠基準備工作上做得這麼漫不經心?還有,既然大家都擔心蒲美蓬之死會帶來極度動盪,在這顯然需要追求安定的關鍵時刻,統治精英為什麼仍然只是一味打擊塔信,不惜把國家搞得雞犬不寧?

泰國也曾出現過許多貪腐的政治強人,王室與統治階層總能想辦法與之相安無事,塔信與這些強人究竟有什麼不同?他為什麼比這些強人更危險?為什麼一些保王派會與塔信結盟?為什麼向來只重現實、不重原則的泰國精英,這次竟干冒國難當頭奇險、寧可玉石俱焚也不肯與塔信妥協?大多數新聞界與學術界有關泰國情勢的研究,都為解決這些問題而絞盡腦汁。

這本書認為,過去關於泰國情勢的共識有誤

泰國已經陷於一場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危機,危機的癥結所在是過去鮮為人知的王位繼承衝突。三十幾年以前,班尼迪.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發表一篇扭轉乾坤的分析,推翻了幾十年來有關泰國問題的定見,證明學者們許多最信以為真的假定其實完全不正確。他提出四項所謂「駭人聽聞的假定」,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泰國史的了解。我在這本書也提出四項我自己的假定,我認為想了解泰國的動亂,必須先認識這四項假定:

第一,在精英層級上,泰國的衝突基本上是一場王位繼承鬥爭,爭的是蒲美蓬死了以後由誰繼位。特別是,大多數泰國精英抵死反對哇集拉隆功繼承他父親的王位,而且願意以極端手段破壞他的接班。

第二,許多人認為蒲美蓬國王一旦逝世,將引發一場動盪不安,但事實上這段動亂期已經開始了。自二○○五年起,這場大家早就在擔心的動亂已經全面登場

第三,這場王位繼承問題的激烈鬥爭,並不表示王室擁有獨立自主的重大政治權力。泰國的王一般而言都是精英控制下的傀儡,沒有自主權。精英要的是一位可以掌控的王,讓他們取得王宮那種合法統治的神聖魅力,讓他們享用龐大的王室財富。

第四,大多數自認為是保王派的泰國人其實根本就不是保王派。大多數泰國平民百姓是所謂「蒲美蓬派」(Bhumibolists),他們效忠的不是王位制度,而是他們私自以為的現任國王蒲美蓬的價值與願望。

大多數精英甚至未必效忠蒲美蓬,他們一心想要的,無非是利用王室謀取自己的利益罷了。他們的極端保王只是一種做戲,目的在掩飾他們對哇集拉隆功的厭惡。就若干重要角度而言,塔信是傳統保王派精英──他要的是利用王室,而不是推翻王室。但與大多數精英不同的是,塔信不反對哇集拉隆功繼位成為拉瑪十世。

泰國今天的動亂故事,絕不是單純的王位繼承問題。就較廣的層面而言,它其實是泰國人民為掙脫統治階級的支配與壓榨,而進行的又一場意義重大得多的歷史性鬥爭。

今天泰國的動亂,其實是兩項衝突交織的後果:一是泰國最有權勢的人祕密發動、鮮為人知的王位繼承戰爭,一是全國人民爭平等、爭自由的鬥爭。想了解泰國,最好的辦法就是從這兩項衝突的角度進行觀察。這兩項衝突的關鍵都在於同一議題:王室與精英的權力與特權。

此外還有一項形成這故事背景的第三項衝突:真相之爭。許多世紀以來,統治精英一直用自己的一套現實版本強加於泰國百姓身上,而且鎮壓一切異議雜音。現在,統治階級那一套意識形態與神話正在土崩瓦解。若能從真相、民主與王位繼承這三種角度進行分析,想了解泰國令人大惑不解的危機不難。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錯得這麼離譜?最明顯的理由是,訴說泰國歷史與政治真相是非法的。

泰國刑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任何詆毀、侮辱或威脅國王、王后、王位繼承人或攝政王的人,得處以三到十五年徒刑以為懲罰。」在實際運作上,泰國當局一直以極廣的角度詮釋這項所謂「褻瀆王室法」(lèse-majesté law),任何有關王室的公共言論,必須以美化到幾近荒唐的官方版本為準,只要稍有逾越就有可能惹來許多年的牢獄之災

大衛.史崔福(David Streckfuss)說,「這樣陳舊的一條法律,竟能在一個『現代』社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這種事堪稱絕無僅有(或許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這類『回教』神權政體例外)。」史崔福說:

泰國的運用「褻瀆王室法」堪稱舉世無雙,這條法律的解說以及為它提出的辯解已經成為一種藝術。主張這條法律的人說,泰國對泰王的敬愛無與倫比;反對它的人則認為,這條法律已經成為言論自由的最大威脅。

有關這條法律與其使用的辯論正持續升溫,而潛藏在這辯論表象下暗潮洶湧的,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雙方關係的一些最基本的議題:法律前的平等、權利與自由、王權的來源,甚至還有政府體制──泰國基本上究竟是君主立憲制?採用民主治理系統但以國王為國家元首?還是就是民主體制?

真相不能讓你免遭「褻瀆王室法」控罪:說的是不是實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說的話有沒有損及王室形象。

這現象在二○一二年法庭對街頭小販艾卡柴(Ekachai Hongkangwan)的判決中顯露無遺。艾卡柴因販賣維基解密(WikiLeaks)發表的極具煽動性的美國外交電文拷貝,以及澳洲廣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一部有關王室紀錄片的DVD,而被控「褻瀆王室」。

這些電文檔案與DVD內容可回溯至二○一○年,它們討論王位繼承、以及精英疑忌哇集拉隆功等禁忌議題。艾卡柴的辯護律師團隊舉出維基解密電文中引用的一些政界元老的話,藉以證明電文中有關王儲的說法是事實。

法官阿必西(Aphisit Veeramitchai)告訴他們,這樣的辯解一點用也沒有:「因為如果它是真的,詆毀的罪名更重,如果它不是真的,那更是詆毀中的詆毀。所以,證明這些資訊是否屬實,對你們一點好處也沒有」。

就這樣,新聞界與學術界人士往往對涉及王室的問題避而不談,只注意一些爭議性較小的議題,或乾脆只談一些老調。誠如史崔福所說:

褻瀆王室法為這種充塞泰國社會、政治與經濟、無所不在的現實,提供一個保護盾。也因此,褻瀆王室法的運作,在泰國全國國民生活中心造了一個沉默的黑洞。政治與社會言論遭到邊緣化,淪為傳言耳語與含沙射影。

問題是這種涉及王室之爭是明擺著的事實,想撇開它而說明泰國危機真相根本不可能,這不僅因為儘管王室在名義上超脫政治,但重要王室成員經常參與政爭、公開偏袒政爭一方,更重要的是,泰國危機在本質上就圍繞著王室,以及王室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任何寫泰國現代史的人都必須面對一大難題:想說明泰國近年來的歷史或政治真相,只有犯法才辦得到。

外國記者往往將泰國的童話故事信以為真,再者質疑官方說法可能遭致嚴重後果,也令他們不敢稍越雷池。也因此想根據他們的報導來說明泰國危機非常困難。

多年來,泰國統治精英一直可以肆無忌憚地用自己的一套說法強加於泰國人民身上,他們動輒把人民關進牢房,一關多年,只因為人民膽敢吐露心聲、或陳述客觀事實。本書的目的在於匡正這種情勢。

書中對泰國這場政治危機提出簡明易解的新詮釋,說明危機重要人物的行動與策略,讓我們對泰國前途做出有根據、有道理的預測。我也希望能用這本書打破一些傷害言論表達自由的禁忌,廣開言論之門。誠如斯拉法.齊澤克(Slavoj Žižek)在一篇有關維基解密「電文門」(Cablegate)事件的文章中所說,就算許多人私下已經知道事實真相,打破禁忌、說出這些真相仍能帶來一種解放效應:

維基解密揭露的真相只有一點令人稱奇,這一點就是它們的內容全無令人稱奇之處。我們從維基解密中得知的,難道不是我們早已得知的嗎?它之所以惱人,真正的原因在於它呈現的層面:我們不再能假裝不知道那些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已經知道的事。這是公領域的矛盾:即使每個人都已經知道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實,公開說出這事實還是能改變一切。

漢斯.克里欽.安德森(Hans Christian Andersen)在他的《皇帝的新衣》(The Emperor’s New Clothes)中也提出同樣論點。就算大多數人私下都已經猜到事情真相,將真相在公領域公開,仍能讓官方無法自圓其說、不能繼續堅持它不承認現實的說法。

這本書引用了保王派的一言堂以外的眾多文獻,其中許多是局外人的作品,包括多年來外籍旅客在泰國的見聞、洩露或解密的美國與英國外交電文,以及煽動性的泰國地下文件。外國觀察家在分析泰國事務時難免有偏見、有自己的圖謀,也因此在處理他們的分析時必須謹慎,不過這類「異端邪說」卻能為官方的正統神話提供一劑重要解藥。

書中針對過去十年進行的分析,有很大一部分以我與數百位泰國權要人士的訪談為基礎,但為保護他們的安全,我不能透露他們的姓名。這實屬無奈,但想報導現代泰國,除此之外也別無他途。

這本書也以相當篇幅分析精英權貴的動機與行為,這與《亞洲論點》系列的精神顯有牴觸。但想讓泰國人民完全掌握他們的命運,掙脫那些讓他們失去自由的意識形態桎梏,就必須全面曝光泰國統治階級那些見不得人的行動。比起泰國全民爭民主、爭平等的鬥爭,祕而不宣的王位繼承衝突就重要性而言雖然小得多,但想徹底了解泰國危機,卻不得不深入研究、揭發這場衝突。

想化解泰國人悲劇性的政治衝突,想找出療癒社會分裂的可行之道,他們首先必須能無所畏懼地公開言論。我希望這本書能對促成這件事稍有貢獻。

RP9001泰王的新衣_FC_300dpi-min

(本文書摘內容摘錄自《泰王的新衣》,由合作夥伴麥田出版社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Mark Fischer,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泰王去世泰國會崩潰嗎?神比喻讓你看懂,原來泰國政爭和台灣藍綠鬥爭這麼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