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網路上有人好奇為什麼台灣國高中的社團風氣,遠不及日本。有網友就拿最近一個日本製作的節目指出,其實日本社團,並不如我們想像的美好。
事實上,這根本是一個超大型血汗集團,所謂稱霸全國的熱血,根本是用不合理的病態支撐起來的…..(責任編輯:黃靖軒)

圖片擷取自youtube
文/sixpoint
你覺得日本學生的社團,和你所想的社團一樣嗎?剛剛好NHK8/1的一個節目才做過社團專輯,裡面就是在介紹日本的「社團」活動已經變成病態的存在。
日本的「社團」的存在,對學校而言,社團活動是打響學校知名度的方式之一。特別是運動和音樂性社團,因為比賽多風評又好,所以學校提撥的資源也多。
尤其是運動系社團數量大大的超越其他社團,why?因為運動系顧問專業需求較低,音樂性社團相當需要(比賽得上台當指揮),甚至有學校派不黯該運動的菜鳥顧問,而變成實際上是學長來管控整個社團。
對老師而言,指導社團活動雖然幾乎沒加給收入 但是帶得好的話就是升遷的途徑
雖然說壓力也超大就是了……
部分教師也會因為擔任社團的好成績被挖腳到名校,某些社團有買樂器啦、買裝備的油水那些就不提了。對學生而言,社團活動是自己未來入學的加分管道,也是在校內建立人際關係的途徑。但是也因為這樣的循環,衍生出相當多的弊病,像是神奈川縣國中的運動系社團。
調查高達77.6%的學校,是每個禮拜只有一天或以下(也就是完全無休) 不用參加社團練習。
某學校吹奏樂部的七月行事曆:
八點到五點的全天練習,共14天。
晨練+放學後練習,共12天(註:日本七月前半還沒放暑假,所以這是平日的意思)。 比賽,共 2天,自主練習共 3天,合計31天。
是的,整個月完全沒有真正的假日。
日本升學時,會考慮該間學校的某社團是比賽的常勝軍,而選擇進入該所學校,台灣會嗎?台灣會因為該術科特別強而選擇考進去的,那叫做體育班/音樂班/美術班,在日本 這叫「社團」。
說實話,不是台灣學校社團風氣和日本社團風氣不能比的問題,而是日本的「社團」和台灣「社團」從根本上的定義就差太多。太多「玩」社團?抱歉 這類社團不是讓你「玩」的地方。
原因在哪邊?現在透過考試入學的名額減少, 取而代之的是申請入學的比例增加。
不僅是高中,從國中開始的社團活動表現就成為評判標準的一環。因而進了社團後就被綁住成為「人質」 無法隨意退出。
畢業生OB會回學校社團出錢出力,就是因為得維持「自己參加過的社團」的名聲,進入大學甚至是社會公司的面試,還會因為你國高中加入的社團好壞,在印象上加扣分數。
不用說台灣,日本這種「社團」的運作方式,在全世界其他國家應該找不到同樣的例子。更甚的問題是人際關係,社團中退的話還會被原社團的人在SNS上瞧不起,就算只是社團活動時間請假也被視為「背叛者」。
又因為在校的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和同社團的同學在一起,班上同學互動極少,退出社團以後,才發現班上其他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圈(社團),就算考上高中也只成為「脫落者」在學校被孤立。
另外像是日本岩手縣的縣教育委員會,更是要求學生強制加入社團。學生參加社團比例高達99.1%,還以此一政策為傲。但是某些學校為了求學校的虛榮,只單純發展比賽較多的運動系社團,靜態文化社團是給無法管控(白話:不良少年)的學生參加,只要求留在學校不去外惹事,變成運動成績差的孩子,也得硬著頭皮加入運動系社團。
喜歡運動的人一天要他練習這麼長的時間也就算了,對運動沒興趣的孩子你要他每天早上六點到八點晨練,下午三點到六七點社團活動,然後因為體育原本就差、成績不好沒辦法當上比賽的正式選手,又因為強制參加。因此加入的人數過多連候補選手都當不上,撿球撿整年,被(社團顧問和其他同儕)霸凌整年,最後再也不去上學。
另外也有籃球部的社費一個月就高達一萬塊錢,沒有和父母討論就迫於顧問的面子買40萬的木管樂器,甚至是在段考前也要參加社團活動使得成績下降。
這種和台灣根本是相反世界的留言。
朝日新聞在今年四月做過問卷調查,其中兩題:
1.你對現在的中學社團活動感覺如何? 非常滿意 4.1%
比起來算滿意 19.7%
比起來算不滿意 33.3%
非常不滿意 42.8%
2.你覺得現在的社團活動時間如何?
非常長 58.0%
有點長 24.1%
剛剛好 12.7%
有點短 3.6%
非常短 1.6%
正當多數日本人都覺得現在他們的社團活動變成問題,覺得需要減少社團活動時間。結果同一時間的南邊小島,卻有不少人在羨慕他們社團風氣盛行。如果日本的動畫漫畫把國高中的社團寫的這麼美好就相信,你怎麼沒看新兵日記就簽志願役?
(本文經原作者sixpoint授權翻譯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連結。首圖來源:youtube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