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5861983_fe085a22b7_z

Pokemon的風行讓台灣大街小巷多了許多「抓怪」的身影,有許多大人開始擔心,小孩過度沉迷是否會造成不良影響。除了先前一位說玩寶可夢不如「帶五本書品味城市」的老師之外,教育部是甚至也開了多場研討會,尋找對應方法。

不過,這些「大人」對寶可夢的恐懼,多半來自他們對這個遊戲的一知半解。一位國中老師在部落格《謝KK – 我是跑者》分享了自己參加教育部會議的感想,他在會議上開嗆,這些教育官員、大學教授、家長根本一點也不懂寶可夢,也不想了解,只是用自以為的陳腐認知,指導孩子該怎麼做。

最可怕的,是一群自以為懂的大人們,用一知半解的認知,去指導孩子們該怎麼做。所以才有代溝的存在,才會常常覺得為什麼會不被孩子們信任。

這位老師指出,會議上的這些專家都把Pokemon GO看成無聊的玩意,所以不用特別去禁止,但也不須鼓勵,認為它很快就會消失在資訊浪潮之中。然而對於學校裡面和附近地點的補給點(Pokestop)或道館(Gym),他們的態度到很直接,希望能直接向業者提出移除的申請;「彷彿這樣就能維持很好的教育環境,大家視野就變乾淨了」。

這位國中老師表示,他聽到這些「專家」言論時,真的非常想翻白眼,才聽到一半就忍不住舉手發言,以自己是資深玩家的經驗,向這群完全不懂寶可夢的學者上課。
這位老師說,寶可夢絕對不是只有抓來抓去而已。過去的孩子從GameBoy一路玩到電視遊樂器,神奇寶貝在他們心中早就是一種浪漫的存在
我們會把所有圖鑑上的名字、進化結果、屬性相剋全部背下來,背元素週期表都沒這麼厲害。而你們這些大人,聽到我們聊寶可夢,大多數人只叫得出皮卡丘。
這位老師向這些官員、專家說,當你連一隻怪都沒抓過、沒打過道館,在完全不清楚的情況下,憑什麼說寶可夢很無聊?他認為,這些大人除了對遊戲內容一知半解外,還引用錯誤的媒體報導當作案例,強化寶可夢可能造成安全疑慮的說法。
在會議中被打臉說他引用的只是網路謠言,還能嘻嘻笑地不以為意,我真想問你已經用這些假消息去造成多少人無謂的煩惱了?
這位老師的看法是,學校心態為什麼不能開放一點?就像木柵動物園的作法,學校可以製作一個地圖,立在校門口,明確指出園內和周邊地區的補給點及道館位置。這麼做的同時,就能告知玩家不要在上課時間進入校園,以免打擾學生上課的安寧和秩序。
另外他也建議,在校園開放時段,學校能夠提供垃圾桶、飲水機、廁所等位置訊息:
提供社區民眾一個安全、舒適的空間這難道不好嗎?誰說學校永遠只能冷冰冰的呢?
最後他提到,在老師的專業範圍內,與其一味排斥,倒不如思考如何將遊戲話題融入教學和班級經營的過程。就像他自己以前帶學生跑步,學生會抗拒去操場,他之後或許就可以開放半小時的時段,讓有玩寶可夢的學生可以拿著手機一邊跑一邊孵蛋,達到吸引學生運動的效果。
他們看到老師不會永遠覺得玩遊戲是不好的、是影響學習的,老師他們不但懂我們,還能認同我們,甚至比我們懂更多、教會我們更多的正確遊戲觀念,這樣到底哪裡不好呢?

在文末,他感謝教育部的長官們願意傾聽、接受他表達的想法。最後會議大致決定,讓學校自己決定補給點和道館撤除與否,不直接以教育部下規定來辦理。對於民代和家長,老師的職責是給予清楚的說明,而學生的部分則是要去引導,而非一味的只想要限制。

(首圖來源:Shannon CC licensed)

本文資料來源:部落格謝KK – 我是跑者

延伸閱讀:
寶可夢讓人玩物喪志?這種妖魔化新事物的膝反射,正是台灣社會的一貫做法
玩寶可夢不如「帶五本書品味城市」?老師,我覺得有問題的是你的假掰啊!
【這不是陰謀論】寶可屍們,你們知道寶可夢可以成為賣台終極武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