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在8/1日代表政府對原住民道歉,理由包括原住民過去400年來承受的痛苦和不平等。然而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網友搞不清楚蔡英文為何道歉。為此,原住民青年陣線在臉書上po出懶人包,透過7張圖告訴大家原住民的主張。
不料,有網友對於懶人包內容提出質疑,「那為何大考要給原住民加分?」原住民青年陣線回應:「主流教育都是按照你們的文化知識邏輯,對原住民學生公平?沒關係啦我們也不想要加分,我們比較想要把教育的主體論述還給我們,我們給漢人加分啦」。
一位賽德克族在八卦版上發文表示,自己從小到大就在都市長大,母親是閩南人,父親則是原住民。從小到大因為原住民的身分,升學考試都有加分,但他很感謝父母親告訴給自己的觀念──不要肖想加分,就算加分上很好的學校,也不一定念得起。「身為原住民,不是什麼優勢,也不是什麼劣勢。只要作為一個人,不要讓人看不起就好」。
這位網友表示,自己從來不願靠原住民特殊身分,去獲得差別待遇。在課業上也從不比一般同學差。他認為,像他這樣的都市原住民,在跟大家一樣教育、成長環境下,起跑線和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一切取決於自己的態度和努力。與其給予「原住民」這個身分福利和補助,倒不如修改為針對偏遠地區予以補助,才比較合理。
他觀察,不是只有原住民才需要政府補助,關鍵是城鄉差距。在許多偏遠地區,許多非原住民的身分的人,也亟需政府資源幫助。原住民也是一般人,並沒有能力上的劣勢,如果要補助,應該針對家庭教育、教育環境,來做出配套的補助措施才是。針對「種族身分」而加分,就他個人的情感而言,會覺得蠻歧視的──明明自己沒有比較差,為什麼要接受這些補助?
許多網友紛紛贊同他的說法,認為「觀念正確」,一位鄉民指出,弱勢不該用血統來分,在國外的話這就是一種歧視,認為「你」不是正常人的意思。
另外,公視新聞議題「原住民學生考試加分政策,是「加分」還是「負分」?」一文則指出,有許多原住民靠著加分政策考上優良學校,最後卻因生存不下去而休學。加分政策恐怕不僅沒有達到效果,反而還扣了許多分。當人們看見加分政策的果實,卻未曾思考背後的脈絡時,原住民要面對的不僅是歧視還有忌妒及一堆猶如拷問般的質問。
看完這些,你還會認為,原住民的加分政策,真的是「加分」嗎?
(首圖來源:中央社)
本文相關資料來源: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原住民學生考試加分政策,是「加分」還是「負分」?
Yahoo新聞:蔡英文道什麼歉?先看完這幾張圖
Dcard:原住民加分,不公平?
PTT:Re: [問卦] 有沒有原住民加分其實是種歧視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