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現在的大考機制讓國中生考完會考後就失去學習動力,這些老師決定顛覆傳統,讓學生當軍師、設計淺艇和戰術,彷彿穿越時光親身參與了二次世界大戰,不僅理解了歷史課本裡的內容,也讓他們學習如何合作。
你說,這麼用心的老師上哪找去呢?讀完這篇文章,真心希望自己學生時代也能碰上這麼好的老師呀~(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周怡嘉(新竹培英國中教師)
國中會考後的「亂象」,讓她認為應該改變課程
九年級會考之後的課程~總是老師們心中的痛,由於幾近填鴨了一年,九年級的孩子在會考完,通常失去很多學習的動力,過去幾年的狀態就是老師找許多影片來播放,然後學生在台下有多種表現:玩桌遊、寫自己的東西、聊天,只有些許人看著老師播放的影片~甚至還會有多堂課撥放同一片的狀態,學生看乏了還會抱怨著:看過了!!
這樣的狀態已經從基測年代就已經開始~亂也亂了幾個年頭,但已經有幾個領域開始討論著課程上的轉化,並設計出一些適合在會考後運作的課程。
一年多前,我曾經在學校校內的FB團購網討論著想改變九年級會考完後的課程,我發現同事們都很希望能夠改變這樣的亂象,也都很想做些什麼事情,當然大家都提出許多許多的建議,足見大家想改變現狀的渴望,但當提出了一大堆的建議時,我才發現,每一個建議都很好,但若真正落實,行政會累死~~後來討論告一段落,我理解到,真正要改變的不是外加一堆的活動,而是真正從課程中著手改變。
而當時,說實在的~我只有能力在我們班外加一些活動,對整體活動~我其實沒有太多想法,雖然很想改變~但有些不曉得該如何著手。
但改變這一切狀態的,其實是參加了一場研習SciFlipper13,因為揪團參加研習,這些研習所開的眼界和靈感~也因為有一群人一塊參加!當場的討論是未來立即可用的基礎。
就在今年五月初,我們學校總共1位英文老師+2位理化老師+3生物老師到台中共同參與研習SciFlipper13「杏壇武俠之笑傲江湖-情境式活動課程研習」,這場研習我們擔任了學生的角色進行了兩天一夜類似隔宿露營的課程,當時參與的省思就是這篇說一個丐幫漣漪效應的故事。
從復仇者聯盟到「二次世界」大戰,結合奧林匹亞競賽內容的新課程
由於這個活動的目的在於親身體驗情境式活動,並且透過體驗來反思回饋課程的內涵,感恩最後給予我們各團隊共備討論的時間,那段時間我們立即將兩天所學共備討論,初步規劃了適合九年級會考後的奧林匹亞科學遊戲競賽內容。
而情境設計方面,是生物老師我和幾位老師共同討論,原先選擇了復仇者聯盟為情境,但討論一陣子,發現此情境只是噱頭,對學生學習沒有幫助,很快的我們改變了情境內容,轉而用二次世界大戰為情境。
兩位理化老師靜婷和鈺奩則認真的討論著奧林匹亞科學遊戲競賽的項目和內容,回到學校,九年級導師剛好有一次集合開會的時間,會議上我投出了這樣的建議,並邀請社會科老師一塊來合作這樣的課程,沒想到九年級的社會科老師相當支持這樣的想法和做法,讓情境的設計有了更明確的走向和設計,有了這樣的支持,我們開始著手進行規畫更完整的活動。
1944年6月6日盟軍從法國諾曼第登陸,是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海上登陸大戰
2016年6月6日,培英國中也展開一場二次世界大戰……
這一切的規劃其實就是密集三週完成加實踐,因為不在原先行事曆上,所以需要和各處室進行協調,除了要得到行政的首肯和支持,還必須和許多任課老師協調溝通
這活動到底在做什麼呢?
其實就是奧林匹亞科學遊戲競賽的內容,只是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來包裝情境,培英國中九年級大樓總共四大樓層,歷史老師建議可將四個樓層分屬不同戰區。
於是乎,各班認領一場戰役,並將戰役歷史融入奧林匹亞科學遊戲情境當中,歷史老師協助各班分組討論戰役內容,並協助各班最後投票決定最想選擇的戰役當作佈關情境。
從一樓到四樓,每一樓就是一個戰場
一樓是歐洲戰場:
蘇芬之戰(北歐)、德國入侵波蘭(東歐) 、法國戰役、比利時戰役、敦克爾克戰役。
二樓太平洋戰場:沖繩戰役、硫磺島戰役、吉爾伯特戰役、中途島海空大戰(中途島海戰)、 偷襲珍珠港(珍珠港事件)、關島戰役、阿留申群島戰、珊瑚海海戰、菲律賓戰役。
三樓地中海、亞洲戰場:空投日本的原子彈、擊沉大和號、空襲東京、登陸西西里島、克里特島空降戰役、阿拉曼戰役、諾門坎之戰、重慶大轟炸。
四樓德蘇戰場:柏林戰役、庫爾斯克坦克戰、史達林格勒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布達佩斯戰役、高加索戰役、巴巴薩羅行動、基輔戰役。
那樣多場戰役,感謝歷史老師在會考之後認真地帶領各班學生討論戰爭內容,會考完的三週歷史課開啟這樣的報告和討論。學生也因此對各戰役有了更多理解和思考。學生學習用google查詢相關的船艦、大砲、戰機和武器、當時的國旗,融合了戰役,也讓整場奧林匹亞科學遊戲競賽更有看頭。
當第一個班級開始著手布置起班上的戰場,國旗掛在窗台外,那真的太激勵人心了

925班的俄國克里姆林宮屬於德蘇戰場

902所屬太平洋戰區 畫出了日本的大和號

905班設計的潛水艇

923班外頭的畫被巧妙地置換成史達林像

907教室內有一堆樂高傘兵(圖取自翁義芳老師臉書)

905的生日國旗設計(圖取自翁義芳老師臉書)

911全班動起來畫外牆寫著I want you!

905外頭的海報設計(圖取自翁義芳老師臉書)
依照四個樓層的戰區概念,我們設計出戰區卡共四款 ,每個班級初始共有85張戰區卡:

除了剪戰區卡當然還有數戰區卡這件事~~

四個大戰區四種戰區卡的設計~皆是由學生完成設計

好同事宗儒也一塊來剪戰區卡~~ 總共有2千多張戰區卡哪! 還要感謝一堆螞蟻雄兵們一同來協助剪戰區卡

游擊戰其中一個關卡 各班派出一個高手射紙飛機必須射超過一定界線才有一張戰區卡(搶救雷恩大兵)

正在門口講解規則的守關隊伍
擔任守關隊伍需講解所屬戰區的戰役歷史並講解來到此戰役的規則(5分鐘),剩下來15分鐘的時間,便是百步穿楊和銅牆鐵壁的PK賽了。

907守關隊伍要求來闖關的隊伍匍匐前進
前置須請各班分成三大隊:A隊、B隊、C隊。每隊各有各自的闖關路線,而闖關路線在戰爭開打前一周已經抽好籤,每一隊10人左右,每隊再分成兩小組,這兩組就在各班同時分別進行兩項奧林匹亞科學遊戲競賽項目:
1.用廢考卷摺紙飛機(百步穿楊)
限制因子:不能射黑板.每個人在2分鐘內摺紙飛機.每個人都要射擲(2分鐘內)
比賽項目:學生自己設計射擲的目標物,各班設計項目如下:餐車框框、資源回收桶、天花板兩燈架中間的空間、射氣球、射穿浮貼的紙

920班所設計的射紙飛機關卡 目標物是水桶 有加扣分

916班所設計關卡 上方的框框要射進去真的不容易
2.用答案卡疊高塔(銅牆鐵壁)
限制因子:可以剪裁但不能黏貼。
用九年級學生最多的答案卡製作疊高塔~限時10分鐘內比穩!比高!但學生可以限制答案卡數量,有些班級甚至限制只能用一張答案卡,但神奇的是學生可以試出好幾種的堆疊法且又高又穩。

銅牆鐵壁關卡,用廢棄答案卡疊出穩固高塔(攝影師:翁義芳)
獎項:
最後評分相當傷腦筋,邀請了美術老師和歷史老師共同來做評審的工作。
總共頒發的獎項有以下幾項:戰區卡數量、情境、裝扮、戰事與規則解說、人道關懷獎。

915班在教室外的布置:美國要投擲原子彈時,曾經投下了警告信
各班參謀是主要傳遞訊息的重要關鍵
由於這樣的活動涉及層面很大,而我們又不希望煩勞導師,所以我們想著手訓練學生,將第一手消息告訴學生並請學生回去傳遞,每班我們請他們選出四個參謀,如此規劃是希望他們形成一個智囊團,有可以討論的對象。
雖然各班參謀狀況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參謀是具備有一定領導能力的諸葛亮,帶領著全班共同作戰,而為了讓九年級更有時間的壓力,每一週我們都集合參謀宣布最新的戰況,第一個星期:說明及發布方法,第二個星期:繳回比賽規則及情境規劃,詢問各班進度及抽籤攻打順序,第三個星期修改討論各班比賽方式並發布給每一班。

各班智囊團一塊討論規則及如何回去運作
老師們的角色
導師:主要收集資訊和傳遞資訊的責任雖落在參謀身上,但其實學生的傳達仍有些打折,如此跑了一輪,才發現導師若不清楚狀況也沒法立即協助班上做進度的規劃,所以只要有集合時間,我們都會想辦法告訴九年級導師最新的消息,並邀請他們一塊來督促班上做戰區布置和流程規劃,導師宛如各班的總指揮,導師若清楚整體狀況,各班運作的狀況其實會更好!
自然科老師:主要流程規劃是由靜婷.義芳和我一起討論,事前需要不斷集合學生確認關卡內容是否合宜,巡關老師還需要私底下開會一一確認規則,當天還有非常多的工作如攝影.錄影.每層樓的巡關老師.游擊關卡指引老師.廣播控制流程的老師,全由自然科老師包辦,事前還開了不少對學生的會議,事後的數戰區卡,算分數,和最後帶學生的反思回顧也都是義芳一肩扛下!真心佩服自然科團隊的合作無間!!

自然科老師在當天還留到六點半做一切確認(攝影:江可欣)
歷史老師:協助各班分組討論各戰區的戰役,這次的操作就是各組先準備不同戰役的PPT,輪番上台報告,最後選擇一個全班最有感的戰役,作為班上的戰役名稱,歷史老師還另外和學生約了時間做更精緻的簡報,裏頭還有配樂和旁白,讓每個來闖關的隊伍,都可以清楚的了解戰役的內容
理化老師:主要是協助各班討論設計出射紙飛機和疊高塔的規則,此外,理化課是足夠的,所以理化老師還身肩了一個責任,就是協助各班把完整的流程認真的跑過一次,讓學生學會完整控制時間
當天闖關任課老師:由於是第一年辦理這樣的活動,所以我們沒辦法有足夠機會跟老師們解釋清楚這樣的活動流程,因此我們借助各班參謀的力量去傳達,但是規則實在複雜,所以許多老師不是太理解,因此我們只希望任課老師能扮演中立國的角色,再有發正爭端和疑義時能夠排解糾紛,並協助計時或計分,當然第一年辦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只要任課老師的態度很積極,每個來參與的隊伍都會是很積極的狀態!
行政:教務處協助收學生繳交的任務單,協助自然科老師作好一切調課讓老師無後顧之憂,並請全力協助這個活動,並提供獎品採買的獎金和製作戰區卡的費用~衛生組扮演世界衛生組織,協助戰後復甦清理檢查,並協助反思回饋集合九年級的力量,有行政的力量,是背後最大的支持力量!
奧匹不是獨享是眾人皆可參與的科學遊戲
為了避免班上只有少數人可以參與這遊戲,所以我們將各班拆成三大隊。且比賽的項目有兩項,為節省時間,兩項必須同時在同一場地進行。
這樣的好處便是學生在賽前可以專注練習一個項目,且會練到技巧非常精熟,且是每個人都很忙,因為他必須貢獻他一己的力量,才能為整個班的集體利益獲得最大效益。
情境的設計讓學生很有感
由於九年級導師群們在辦公室討論的很熱烈,也因此這活動一直有新的點子產出,有熱情參與的老師群們也才會有熱情參與的學生~在辦公室我們彼此分享每一個班的戰況,並互相揶揄彼此的小人步數,有一次元亨班級無線麥克風的頻率傳到別班去,導致討論的作戰計畫的學生無不豎起耳朵聽著別班的作戰計畫,真的好有戰爭時諜對諜的監聽感哪!

活動隔兩天~翁義芳老師忙著整理照片撰寫文案, 帶著學生好好回顧活動當天的點點滴滴~ 相當有歷史底子的理化老師搞笑卻有嚴肅的內涵 (圖片取自江可欣老師臉書照片)
是課程而非活動:跨領域若整合起來將是很強大的力量
這活動其實不單純只是理化科和歷史科的活動,其實還跨了生活科技.美術科和童軍科的內容,若後續有公民科協助引導反思:戰爭的意涵及影響,那將會是更完整的課程。
所幸我們的課程在事先就已經預先安排了這樣的引導反思討論,不僅製作了引導反思討論單,也另外安排了一個共同集合的兩節課時間,帶著全體九年級學生一塊回顧當天比賽的照片,也一同思索這個活動帶給自己的收穫和影響~感謝翁義芳老師,義不容辭地接下這樣艱難地工作,學生在歡笑聲中回顧的忙碌卻富有收穫的一天,也因具有深厚的歷史底子,所以述說著二戰歷史和中國歷史時,旁徵博引,搞笑中又不失嚴肅~
對我而言,若當天比完奧林匹亞科學遊戲競賽就結束,那就只是個活動,但我們覺得這活動內涵不僅僅於此,我們最希望學生學到的能力就是能彼此溝通協調和合作,並透過創意發想製作出符合自己規則的紙飛機和高塔,並想辦法破解他人的關卡,透過不斷練習去精進自己的技巧~
完整的討論時間,學生各自找到生態棲位
華德福的課程是分大時間,而非分一堂一堂的課,會考完的奧林匹亞科學遊戲競賽進行討論時,我有幾度認為我終於擁有一整段完整的時間可以帶學生做情境布置和討論了!那樣完整的長時間,才真的可以好好思考運作完整課程和大筆揮毫這美麗的牆面,時間很多!但真心知道要做什麼事情的感覺真的很好!
班上的參謀跟我說:老師!我們已經規劃好紙飛機可以怎麼摺怎麼射出了~我問:誰最會摺紙飛機,參謀說:xxx,都是他教我們摺的!我們都不會摺紙飛機!
我很喜歡班上每個人因著這個活動各自找到自己的生態棲位,參謀有腦袋規劃戰爭但未必手巧能摺出紙飛機,美工好的人喜歡塗鴉的人兒自行坐到班上外牆外,坐在那塗鴉自己的戰爭畫面~那樣的各自分工,單純而美好!
頒獎?不頒獎?
學校在會考完真的很用心規劃了許多的活動,灣生回家電影欣賞及與導演面對面座談會/淨灘及海洋教育演講/技職參訪與實作/技職博覽會/高中職座談會/高中小論文及科展發表/籃球比賽/培英好聲音,其中學生特愛籃球比賽及培英好聲音,在這國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或表演),看到學生在球場上舞臺上發光發熱,他們不問比賽完可以得到什麼獎金和獎品,因為是國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他們打得特別賣力,唱得特別好聽,不為什麼獎賞,只是為了自己真心想追求的一個夢想~
二戰後,在準備評分項目及獎品時,我有幾度思考,辦這個活動不是為了拼個你死我活的勝負,勝負已經超然,學生在這個過程已經經歷了許多討論、爭辯、忽視、不合作卻又再合作,那真的已經達到我們辦這個活動的目的了!
所以說該頒獎嗎?其實~這答案已經顯然易見了!
漫畫"銀之匙"裡頭有個橋段,功課很好卻對未來徬徨的八軒因為逃避目標因而讀了農業科。在農校,他發覺每個農家子弟都有著自己的夢想和目標,相對於他自己,他在一堆農業高手裡顯得理論勝過實作能力。
當他看到駒場懷抱著夢想練習著投球,想進入甲子園,其實最終的目的是想改善家境,讓自家的農舍有更好的建設,八軒是羨慕的,夢想的動力來自於家境的困頓。
八軒老師說了句:他國中只在想自己需要變成什麼人,而忘了自己可以變成什麼人!
這樣的一句話也點醒自己,在孩子國中階段到底身為導師的我,有給孩子這樣的眼界和思考嗎?
一個二次大戰的課程可以如同煙火很歡樂很燦爛的結束,但透過這些課程我們真正想要給孩子的最希望學生學到的能力就是能彼此溝通協調和合作,並透過創意發想製作出符合自己規則的紙飛機和高塔,並透過小組討論想辦法破解他人的關卡。
此外,透過小組討論研討二次大戰的戰爭過程,並深入反思這過程及戰爭帶給自己的影響。這三周的過程各班其實都有許多的爭執和不快,有些學生會考完完全不想動,有些則是置身事外,有些學生甚至反問我們:「都會考完了為什麼還要做這些?可以不要做嗎?」
對於這樣的狀況,我們其實不意外,改變孩子學習的慣性和態度需要時間,不管什麼trouble比起過往的狀態都好得多,走過幾年最糟糕的狀態,願意動起來都是來到天堂的狀態。
跳脫框架的課程 沒有紙筆測驗 但卻是最真實的學習,給予孩子許多的機會衝撞.思考、探究、合作、討論、表達,並最後一次將九年級畢業在即的孩子團結在一塊。
感謝夥伴!感謝培英的一群愛玩的老師們!最最感謝SciFlipper13給予我們的發想~
出走,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本文經原作者周怡嘉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一場不在行事曆上的二次世界大戰〉。)
—
延伸閱讀:
學測滿級分仍落榜?台灣失敗的教育思維:只追求高分,沒生活能力也沒差
【翻轉教育】從橘子乾來的發想:我們口中的「不可能」,只是在扼殺孩子的創意
台灣教育與其說是破壞不如說是「模具」,把大家壓成同樣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