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導讀:在運動之後又是選舉,高度的社會動員和政治動員之下,很容易出現極端的言論行為。台灣與香港面對相似的問題,在撕裂的氛圍下要如何進行對話?新政治如何避免資格與血統的論調,好好正視歷史帶來的傷害,以及土地上的多元性?
我們都是移民,也都是受同一塊土地滋養的人群,在「政治正確」之前,也要先看見每個在社會中生存的人的處境。(責任編輯:gayo)
文/邱立本
香港在出台灣的麻疹?台灣民粹政治的特色,這兩年都在香港被複製,強調香港第一、香港優先,並且可以但求目的、不擇手段,將一切問題都上綱上線,才顯示這是「政治正確」。
這就像出麻疹一樣,台灣出了,香港也要出。台灣最近出現「洪素珠事件」,一名自稱「公民記者」的女士洪素珠毒罵八九十歲的退伍軍人(台灣習稱為榮民),引起了軒然大波。其實這樣的毒罵事件在香港網絡上每天都出現,而口出污言的不僅是那些「鍵盤戰士」的宅男宅女,還包括了位居議會殿堂的議員,以及在大學教書的教授。他們以民主之名,以「言論自由」為護身符,說出各種光怪陸離的污言穢語,令人側目。
但最重要的,還是粗話背後的「仇恨意識」,將中國大陸的一切都加以妖魔化。如港獨的「國師」陳雲,將中國大陸描繪為「鬼國」,將中國遊客視為仇寇,要「自由行」的遊客「死清光」。
校園內的年輕人,往往受到這股「勇武」歪風的影響。猶憶月前香港大學的一些學生,在校委任命的爭議中,就用肢體暴力與語言暴力對付校委,甚至在停車場裏堵住要離開的校委劉麥嘉軒,要求她跪下來才可以離開,而泛民一些政壇精英在現場目睹,不施以援手,反而幸災樂禍,客觀上助長了這種耽於暴力的政治逆流。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其實台灣輿論對於台獨的「本土性」與主體意識的論述,都有破解之道。台灣專欄作家范疇認為,對於台獨基本教義派的當頭棒喝,就是指出真正的台灣人是原居民,他們才有資格叫那些台獨人士「滾回中國去」,因為只有他們才是台灣的原來居民,今天的所謂「本省人」、「台灣人」,都是後來從中國大陸遷到寶島,和「外省人」的分別,只是來台的先後而已。
同樣的,香港本土派強調的「主體性」,只是二戰後乃至過去二三十年的「想像共同體」,殊不知香港新界的原居民,在這塊土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間,逾千年的歷史,比那些港獨憤青更有資格說自己是香港的主人。
其實台灣與香港,都是移民之地,都是匯聚不同的族群,共同發展,而不能彼此畫地為牢,自我設限,或是相互歧視。
這次台灣社會也展現政治的成熟度,無論藍綠,都同聲譴責洪素珠,並且要推動「反族群歧視法」,從法律層面禁止各種霸凌事件重演。台灣的例子,足堪香港見賢思齊,研究如何在法律上防止不同形式的暴力,重返文明社會的準則。
也許台港兩地都要衝出「本土極端派」的風暴,歷經政治喧囂的洗禮,驀然回首,才會發現最本土的也應該是最開放的。那些沉溺於語言暴力與肢體暴力的政治,終會被人民唾棄,就像那位到處罵人的洪素珠,結果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本文經合作夥伴亞洲週刊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港衝出仇恨意識的風暴〉。)
延伸閱讀:
【從街頭抗議到創黨參政】香港社運領袖黃之鋒:中國獨裁不可信,所以我們更要民主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