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從五月開始,各大媒體不斷報導未來陸客不來、觀光業受創的情形。然而地小人稠的台灣,真的需要塞這麼多陸客嗎?除了依賴中國遊客之外,台灣觀光還有什麼機會?或許同樣身為小國的瑞士,能給我們一些啟發。(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子迂的蠹酸齋
最近打開報紙或是電視甚至上網都看到一堆媒體在那邊慌張,說中國觀光客不來台灣了,經濟要重創,然後可能連島國都要沉到海底了,大家好慌好可怕,為什麼我甚麼都沒有感覺到呢? 我在路上走還是遇得到很多中國觀光客啊,唯一少掉的事很多莫名其妙的團客吧。
在這些狗屁媒體的理論當中,有一則是很可怕的那就是當中國團客不來的時候,台灣的觀光產業會大受影響,然後就是開始宣揚花蓮、台南、高雄、淡水或是宜蘭很慘很慘的現況,然後突然就會有新聞說其實中國人不來了以後,日本人跟韓國人都變多了,於是就開始各番論戰,在這些論戰當中我最看不起的就是一種新聞,就是說專門做中國人的旅行社將會倒閉,可能連帶著餐廳、小販或是甚麼之類的都會受到牽連,對於這些牽連的店家或是旅行社,我想只想說關我屁事??
一家企業或是店家的經營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把全部的賭注都放在中國人身上,不懂得多元化經營或是分散風險,請問今天中國人不來台灣了,你們倒掉是很奇怪的事情嗎?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賺容易錢本身沒有錯誤,但是在賺容易錢的當下總要想想萬一有一天沒辦法賺容易錢了要怎麼辦,可不是整天就在那邊哭夭說自己沒錢賺了,要知道有水當思無水之苦,錢賺得很開心的時候不想這些問題,我只能說當這些問題降到自己頭上的時候不過就是剛好而已,而這些老闆還有很多人因此極度贈恨民進黨政府,怪他們讓自己沒有錢賺,這種遷怒的過程也是十分的有趣味。
我不會說中國觀光客對台灣來說是壞事,但過度依賴中國觀光客絕對是壞事,台灣是個島國,應該要建立起一種多元文化的交際匯合,而不是死守與中國的相互關係之中,因為一旦過度依賴中國的經濟發展,在中國不是民主國家的情況下,很容易這種關係鍊就會發生變化,目前這些旅行社及店家已經知道這種惡果,應該要阻止台灣繼續過度依賴中國才是。
大家都知道台灣是個地狹人稠的小島,這塊小島卻莫名其妙創造了龐大的經濟價值,因此人口稠密的情況下,大家分得的自然資源或是景觀資源當然就少,因此台灣可能沒有辦法像是其他擁有大片國土的國家那樣,開放大量的觀光客數量給外國人。
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數十年前的歐洲,那時瑞士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就是太多太多的觀光客破壞了瑞士的自然環境,那個時候貨幣政策也面臨相同的問題,就是要升值還是要貶值。那當年的瑞士政府怎麼處理這件事情?
就是從旅館業下手,他們發現一個富有觀光客花費的瑞士法郎,是普通觀光客的19倍,當然這位觀光客並不會吸19倍的空氣或是拉19倍的大便,因此他們就徹底算了一筆帳,發現法郎應該要升值,提升整體觀光的消費水準,進而保存本國的天然資源和觀光價值,避免受到太多低素質觀光客的危害,這就是當年瑞士的做法。
台灣其實跟瑞士滿像的,一方面國力都不弱,但又沒有強到可以跟附近的幾個強國相比,然後國土面積小,又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在這種情況之下整體國家走向高價走向或是菁英化是必然的趨勢,但很莫名的台灣卻在這幾年選擇與低價化路線的國家很緊密的接軌,之後來了大量的低水準觀光客,把台灣很多的資源和價值給拉垮,這真的不是甚麼好事。
相較於中國團客來說,自由行的中國客或是日韓都好非常非常多,尤其是當自己在街頭上面遇到這些人的時候,總會覺得這些人非但玩得開心,也相當融入台灣的氛圍,至少在我遇到的日本觀光客裡面,他們都是非常開心地走在路上有說有笑。
回到本篇的重點上面,即便中國人不來台灣又如何呢? 台灣這個多元的地方應該要把自己給真正國際化,歡迎各國觀光客來台灣玩,台灣本身就是一個有著日本、美國和中華文化的地方,這幾十年來又多了超多的東南亞的新住民,整體的文化多元性可以說是東亞地區最奇妙的,如果我們擁有這麼奇妙的文化氛圍,又何必把市場全部放在中國人身上呢?
(本文經原作者子迂的蠹酸齋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中國人不來台灣玩了……so?〉,首圖來源:ddio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那些陸客不敢去的地方】這些「民主景點」,才是台灣真正美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