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776392

《BO》導讀:

今年正逢台北捷運通車二十年,《BuzzOrange》想在這個時候,重新檢視這台灣第一座大眾捷運系統,有哪些地方值得驕傲、有哪些地方值得改進,因此規劃了【台北捷運二十年】的這個專題。

[socialpoll id=”2370845″]

[socialpoll id=”2371072″]

台北市捷運局成立快 30 年,對每天通勤的上班族來說,搭捷運已融入了每天的生活之中,而如果要說捷運有些缺失是需要改正的,你會指出那些問題呢?是票價太貴,還是捷運上不能喝水,或覺得搭車不再安全呢?

今天台北市長柯文哲就點出了3 個捷運明顯問題,分別是 TOD以交通為導向都市發展)、缺乏商業化系統混亂。在 TOD 方面,他在「首都圈論壇」上表示,日本公共住宅都是在捷運站跟公車站周圍 500 公尺內,甚至公宅範圍內減少車位,希望讓民眾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然而,台北捷運站 120 個卻都沒有這層 TOD 考量,例如內湖交通擁塞就是 TOD 失敗最好的例子。他認為,當初建造捷運時政府沒有用更強大的意志來實現 TOD。

而第二個失敗就是和票價有關。柯文哲說,人流代表金流,一天進出捷運人次這麼多,捷運票價絕對有調降空間。然而,當初捷運系統商業化時沒有預留車站的商業設施,導致台北捷運公司去年業外收入才 17 億元。他認為,如果光要靠票務收入達到收支平衡,捷運局會很拚。票價絕對有降價空間,但關鍵是業外收入要增加才能補貼票價。

最後就是系統混亂的問題。柯 P 指出,現正興建的捷運就包括 4 個不同的機電系統,而且捷運一公里要 70 億元,成本太高又蓋得慢,未來是否能整合?像台北市目前的捷運就有5個軌道系統,分別是萬大中和線、汐止民生線、環狀線、文湖線以及高運量路線軌道系統(松山新店線、信義淡水線、板南線、中和新蘆線 4 條),未來還會再新增桃園綠線、淡海和安坑輕軌線、三鶯線等 4 個軌道系統,到時肯定會讓情況變得更混亂。

柯文哲表示,捷運工程局成立 30 年,卻還是「派任機關」而非「公務機關」。根據規定,派任機構明年 30 年就要到期,整個組織的人員歸屬將是大問題。時間所剩不多,到時到底怎麼整併?就算要裁併,又要怎麼作呢?另外,現在除了台北市有捷運工程局之外,還有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和高雄。這讓人不禁想問:台灣需要 5 個捷運局嗎?

而這個問題也連結到產業問題;捷運系統花了 7000 億、設立這麼多捷運局和軌道,最後對本土產業留下什麼?柯文哲認為,以興建捷運的技術和經驗,台灣理論上應該可以建立本土軌道產業,有能力輸出才對。

和捷運上不能喝水比起來,這些問題顯然嚴重多了。柯文哲也說,他不期待首都圈論壇能提出解決方案,但至少要把問題全部攤出來。最差就是當鴕鳥,假裝那些都不存在。這些問題早在 20 年就該討論,但政府太擺爛,導致現在要作只是亡羊補牢。他最後向準交通部長賀陳旦喊話,希望新政府上台後,能好好地來改善這些捷運內部的明顯缺失。

(首圖來源:東森新聞


延伸閱讀:

【台北捷運二十年】為了接送這些國大代表,一個使用率極低的小碧潭站造成不合理的捷運設計

【台北捷運二十年】台北捷運空間,比安藤忠雄規畫得更好!日本設計大師看台北、倫敦、東京車站

【台北捷運二十年】號稱最有人情味的台灣,卻認為外勞席地而坐「有礙觀瞻」

【台北捷運二十年】覺得光榮!在洛杉磯人眼裡,臺北捷運好到無以復加

到處都是指標,為什麼我還是會迷路?給台北捷運的五個設計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