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自 2011 年起每年對資深學術專家進行調查,選出全球前 100 家聲譽最傑出的大學。台灣僅有台灣大學入榜,但排名連續 3 年下滑,目前來到第 81 到 90 名的區間。但是台大副校長陳良基無奈地說,台大自後頂尖大學計畫所拿到的補助從原先的 31 億降到現在的 16 億,要爭師資人才也沒有條件去談,如何跟國際名校競爭?而教育部長吳思華則說,從排名落後來看,持續投資高等教育已是「必要作為」。
但,排名真的有這麼重要嗎?我們找來了三位台大的校友,來聽聽他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所謂「頂尖大學的實力」,學生根本無感
Q:對你來說,這個國際排名所代表的實力有反映在你的求學過程中嗎?
材料系校友 A:沒有呀,我讀材料系,進大學的時候,大學部還不到 10 年,連自己的系館都沒有。整個學校的排名跟個別系所的教育資源,不見得有正相關吧,還是要看系友發展如何吧。(看看電機系)當然台大還是全台灣最多資源的學校啦,我不否認,但我不認為這跟這個國際排名有啥關係。
生機電系校友 B:
經濟系校友 C:可能是台大的資源分配一直偏重理工科系,經濟系那時候又還沒遷回公館,所以沒有用到什麼資源的感覺,而且還聽說教授為了做實驗要不斷想辦法籌錢。不過相比文學院,經濟系算是比下有餘吧。我是覺得系上的老師挺厲害的啦,現在還跑去當行政院長了。(笑)
排名無用!重點是台大想做什麼?
Q:你覺得台大有必要去衝這個排名嗎?
材料系校友 A: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該要先回答「興辦大學的目的」吧?這是個大問題呀,如果台大是要走「學術」路線,那這個排名跟學術成就有這麼直接的關係嗎?如果是要走「企業人 (ㄋㄨˊ) 才 (ㄌㄧˋ) 訓練所」,(這是小英說的,他說大學的訓練不能跟產業脫節),那這個排名不就更不重要了?
生機電系校友 B:
經濟系校友 C:衝這個排名就是讓大家覺得好棒棒啊,跟陳偉殷到大聯盟就變成台灣之光沒什麼兩樣。而且為衝排名而衝排名,台大真的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嗎?
投資高等教育要找對方向,現在根本資源完全錯置
Q:以你所接觸的資源來說,你覺得台大拿到的補助是充分的、不足的還是太多了?
材料系校友 A:台大很有錢了啦,真正的問題是整體的高教資源吧(如果真的希望人人都有好大學唸,現在的預算當然不夠),如果不是的話,那就把各學校的定位釐清,再決定不同定位的學校的經費來源吧,例如那些真的要走「企業人才訓練所」的私立大學,就真的放手去讓私人辦啊,國家就不要補貼了
生機電系校友 B:
經濟系校友 C:就算不論排名跟內部資源分配不均,以學術需求來說,跟其他頂尖大學相比台大拿的錢實在太少。但台大都把錢花去哪了?既然已經先天不良了,當然更要錙銖必較啊。(但是不要拿助教的薪水來省,好嗎?)
如果台大有錢,最應該引入年輕師資
Q:如果台大突然有一筆錢,你覺得應該花在哪邊?
材料系校友 A:就拿來請年輕的老師吧。如果不滿現在大學的樣子,就要讓一些新的人進來成為改變的因子呀!
生機電系校友 B:
經濟系校友 C:硬體方面除了人文大樓一直蓋不起來之外,我覺得沒什麼好補充的。(理工科系的實驗設備我不熟啦,不予置評) 我覺得應該要讓老師新陳代謝,再不然就是讓老師不用為了做研究而為錢傷腦筋吧!另一方面,也可以把這筆錢當成是獎學金,提供給清寒優秀人才。
(首圖來源:neverbutterfly,CC Licensed。)
[socialpoll id=”2357083″]
延伸閱讀:
「人人可以上大學」的真相,其實是窮人借錢穩定高等教育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教育公共化才是教改唯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