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2251373_f9df68a4bb_z

BO 導讀:

八卦版網友討論牙醫的薪水問題,許多人認為當牙醫是所有醫別裡面最好賺的。更有不少網友稱牙醫系的學生一畢業薪水就是 30 萬起跳,工作幾年後月薪破百萬的人更是不在少數。
然而牙醫真的這麼好賺嗎?如果一個工作隨便月薪就能破百萬,難道這是合乎邏輯的嗎?因此以下轉載一名牙醫的親身經歷。

文/畫唬爛牙醫

記得當年考大學時,剛好遇到末代大學聯考,所以新聞特別關注那次考試,因為下一屆開始就不是使用國立編譯館的統一教材。考完試放完榜,開始就一堆記者跑去訪問參加重考班的學生,其中有一位學生讓我印象深刻。

記者:「你原本是考上牙醫系已經很好了,為什麼要重考啊?」
學生:「喔,因為我爸爸是醫生啊。」
記者:「喔~,所以是要繼承爸爸的志業這樣嗎?」
學生:「不是啦,我爸爸說啦,現在醫科ㄧ畢業薪水就 40 萬啊,牙醫畢業只有 25 萬啊,所以我當然要重考啊。」

當然,後來醫學系的慘況,也在這十多年內慢慢浮現,醫療崩壞的問題也開始受到關注。不過回到牙醫師的薪水上,剛畢業的牙醫師真的有 25 萬嗎?那畢業十年以上有經驗的牙醫師薪水又有多少呢?

由於本人畢業後都待在北部,所以只以北部的狀況做討論。

牙醫系畢業後,大部分的醫師會進入醫院成為住院醫師,或是直接進入診所工作。第一年住院醫師的月薪,一般來說大約落在 4-10 萬之間,隨著年資,大概每年增加幾千元幅度很小,但是在醫院師資完備,培訓計劃比較完整,比較多機會看到複雜的病例。

直接進入診所工作的差異就很大了,一般來說診所薪水都是以抽成做計算,你幫診所賺的錢多,薪水就高,但是自從五年前開始實施畢業後兩年訓練計劃,有些比較有規模的診所都把抽成壓到很低,或是乾脆給固定薪資,一般來說,大部分剛畢業去診所的醫師,以一週上 12 個診次計算,月薪大部分還是在 8-15 萬的區間。

好吧,一畢業技術不純熟,沒賺那麼多,那做久了總會變多吧,有沒有一個月五百萬啊?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非常的複雜,這牽涉到你有沒有拿自己的錢去投資診所。如果有投資診所,那扣除薪資多出來的錢其實叫做投資獲利所得。如果今天薪資加上投資獲利所得,一個月月收入一百萬、兩百萬的人,的確有,但是我認識的很少,大概月入 30-60 萬的比較多,可是他們開診所可能也投入了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成本,另外也有診所經營不善,倒店、頂讓的其實也不時就會聽到。

而沒有開診所的資深醫師,就是純粹靠抽成的薪資所得。這種醫師平均月薪百萬以上的,牙科我個人是沒有認識啦⋯⋯可能有,但是應該非常少,平均三四十萬其實就蠻不錯的,大多我聽到的還是在 15-30 萬的區間內。

 看牙醫對許多人來說應該都是噩夢(圖片來源:Flickr mickeymanzzz CC Licensed)

看牙醫對許多人來說應該都是噩夢(圖片來源:Flickr mickeymanzzz CC Licensed)

為什麼大家會覺得牙科很好賺呢?

有人歸咎於台灣人已經習慣便宜的醫療了。也有人認為台灣人不尊重專業覺得專業不值錢。但是連醫療同業也不時在一些節目上表示牙醫師很好賺,難道他們不知道專業的可貴嗎?其實我覺得是因為其他的行業衰退太多了醫科從 40 萬衰退到 10 萬不到,資訊業自從分紅費用化後,也不像以前可以領到大量的股票,加上台灣產業轉型升級失敗,所以整個台灣都很慘。

牙科呢?牙科其實也在衰退,只是衰退的沒那麼多。

另外鄉民常流傳的牙醫診所快比便利商店多,也是一個被媒體誘導的謬誤。依據健保署公佈的特約醫事服務機構家數,截止 2013 年底,牙醫診所的數目是 6442 家。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2015 年 02 月份的統計,全台便利商店總數為 10179 家,7-11 為 5045 家。所以牙醫診所充其量只能說比 7-11 多,但是跟全台便利商店的總數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另一個迷思是會不會植牙薪水差很多,不過我這麼多年觀察的心得是植牙只有敢不敢,沒有會不會。不然我在醫學中心的老師超會植牙,現在應該要住帝寶才對。種的多跟種的好顯然是沒有正相關的,不過跟薪水的確是呈現正相關。

出社會也有蠻長的時間了,從哥哥變成叔叔,過幾年就快要變成阿北了。其實我的心得還有結論就是,如果你的人生只有金錢,那只要你夠黑心,做什麼都很好賺,跟行業別沒有絕對的關係。

至於牙醫師,其實也是個市場增加的速度比不上醫師新增速度的行業。整體還是在衰退,只是衰退的速度比較慢。如果想從事牙醫的年輕學子認為一畢業就能讓你鹹魚翻身,變得很富裕,恐怕畢業後會大失所望。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牙醫師與其他科別的醫師相比,相對風險小、糾紛少、生活品質也好一些。不過單純從事牙醫的薪資所得是不會變成大富翁的。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句叔本華所說的話:
金錢給人類帶來的幸福是抽象的,只有那些無法消受人類具體幸福的人,才會把金錢當成唯一的追求。

(本文由畫唬爛牙醫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Flickr Conor Lawless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別以為看醫生免費就是福利──10 個你所不知的英國健保制度真相

多年經驗替第一線醫療人員發聲,戳破健保署騙人話術、擋下 DRG ─ 專訪民進黨立委林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