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8846468_2d1e274b3a_z

文/黃世宜

今天是勞動節,剛巧看到人渣文本談台灣小吃,特別感嘆。我除了贊成他所分析「台灣小吃無法成為大吃」的三個原因之外,也想補充一下,在台灣,人們是怎麼看輕「專業人士親自勞動」這一件事的

台灣重視文憑與理論教育,但對親自實作這一件事,並不看重,對於專業細節,更往往得過且過,便宜就好,並不在意。

台灣小吃一向便宜,社會氛圍也鼓勵菁英知識化理論化。大家品嚐美食、理論價錢可以說得頭頭是道,但是又有幾個人願意親自花錢花時間做一碗好吃的滷肉飯?

不說別人,我就先來懺悔。我自己也是到了國外之後,才開始自己親自烹飪,研究台灣小吃的食譜。等到自己親自嚐過各種自己做過的滷肉飯,我從失敗中才發現這一小小碗看似簡單的滷肉飯,要做得讓人黯然銷魂,是多麼辛苦勞力的事。首先,滷肉飯採用的五花肉,機器絞肉跟手工剁肉完全是徒步跟法拉利的差別境界。

但是,手工剁五花肉丁,只有親自下廚過的人才知道,那可是剁到天荒地老,手都快廢的程度。然後,還要慢慢等火候熬製,一小匙小小的肉燥,起碼要經過一天的等待,才能入味醇厚。這一些,如果不是自己親自動手做過,又哪裏會知道?更不要說是滷肉燥裡面所用的糖與料酒,我就發現,用一般白糖就是比上等蔗糖味道平庸 ; 而如果捨得拿錢倒干邑白蘭地去滷肉燥,好了,可以直接去上法式餐廳的菜單了。

這讓我想起來,近年來,我注意到我的歐洲學生們,開始喜歡親手做馬卡龍送我當小禮物。以前都是做小餅乾小蛋糕,而這幾年卻開始做起馬卡龍,連高中男生也是。

「老師,你知道嗎?馬卡龍好難做。」學生們紛紛表示,「首先要熬製夾心的果醬,然後還要手細,慢慢一個一個疊起來。跟以前做的餅乾糕點來說,做馬卡龍好累。」

很多歐洲孩子都會自己烘焙糕點,他們是從經驗裡面去體會別人勞動的不易。這也就是為什麼,法式馬卡龍,可以賣這麼高價,可以走向國際的原因。因為自己經歷過,所以珍惜別人,如此而已。

(本文、標題由黃世宜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Tzuhsun Hsu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台灣小吃「只能」銅板價的原因──台灣人太保守,一漲價就痛罵人家背離傳統!

當中西美食沒了國界》從德國豬腳餐與台南牛肉湯,來看意外有趣的共通點

CNN 票選全球十大最佳美食旅遊景點,台灣勇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