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導讀:前一陣子羅瑩雪荒腔走板的演出,讓眾人對於這位即將卸任的法務部長充滿不屑。網路名人林雅強日前在臉書上發文嘲諷:「請問各位男生:高中時,班上都會有幾個像羅瑩雪這種恰北北的女生,你們敢去玩這種人的肩帶嗎?#‎當然是叫段宜康這種同學去弄她啊‬

這樣的發言引起風波,許多網友在底下回文:「請問拉肩帶跟羅瑩雪行為不合理的聯結是?」「這是公開的集體分享性騷擾他人的經驗欸。」「被你們性騷擾過的女人還要跪下來謝謝你們說感謝你們看得起她們長相是不是?」立委段宜康也在底下留言:「何必扯到我?」「我罵人有我的原則。我的公開發言不會故意從性別角度著墨;我也從來不批評別人的性傾向。」

當羅瑩雪說出「壞人沒人權」時,我們群起憤怒;但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羅瑩雪身上,就算羅瑩雪真的很差勁,難道我們就可以用性別來嘲諷,甚至言語性騷擾她嗎?

lin

圖片:網路紅人林雅強日前於臉書上發言嘲諷羅瑩雪。/來源:網路截圖

文/Vivian Wu

「罵羅瑩雪不是因為她是女人,而是因為她做的很爛。」我當然知道你罵羅瑩雪不是因為她是女人,但問題就是,你明明不是因為她的性別而罵她,卻選擇了用她的性別(以及性別衍生出來的特質、或是我們社會對她的性別的規範與刻板印象)來攻擊她。這才是我(們)在批評的東西啊。

從來沒有人說你不能攻擊女人,但這個社會在攻擊女人時,是有一套特定的方式與邏輯的,這套邏輯大多數的時候建立在這個女人的外貌、年齡、身材與性徵/性慾/性傾向/性表現/性行為上。我不會貿然的說這樣的攻擊方式就是「歧視」(我覺得這個詞的用法得再謹慎一點),但這樣的攻擊模式絕對是性別的(gendered)。就像為什麼徐永明覺得自己可以用「潑婦罵街」罵羅瑩雪,為什麼潑婦罵街是壞事?因為這個社會認定女人必須是安靜、溫順的,女人不能粗魯而發脾氣,那是丟臉的。女人更是必須待在家裡的,如果女人不僅在家裡發脾氣,還到大街上罵人讓街坊鄰居都看見,那是大大的丟臉,是大大的羞恥,是外外不可的。那一句「潑婦罵街」暗示的是,羅瑩雪這個女人太不像女人,太羞恥。

也不要再用「只是羅瑩雪剛好是女人。」護航了。這才不是剛好。今天不是林雅強和林雅強的朋友們剛好決定開羅瑩雪一個玩笑,然後發現羅瑩雪剛好是一個女人。而是因為羅瑩雪是一個女人,所以林雅強才覺得他可以開那個玩笑,所以林雅強的支持者們才覺得自己可以在底下對羅瑩雪的外貌身材性品頭論足。因為這就是我們這個社會教訓一個女人的方式。就像馬英九被罵娘、金溥聰被罵 gay 也不是剛好,就像陳以真被做露乳照、蔡依珊被合成 A 片封面也不是剛好,就像有人覺得可以用性暴力威脅周芷萱也不是剛好,就像葉永鋕必須在上課時間一個人偷偷去上廁所一樣,從來不是剛好。

這世界上沒有這麼多剛好。你 A 片下載到 90% 的時候網路斷線那是剛好,上面說的那些事情不是。

「林雅強就是那個調調,只是玩笑,又不是論述。」好啊,那玩笑不好笑、冒犯到人了,承認一下會死嗎?嫌「性別警察」們太煩、小題大作、轉移焦點、緊抓著這個不放?欸如果不是因為聲援者們一直護航,我需要一直回文跟你們吵架嗎?如果你們也覺得林雅強這個玩笑開得不妥當,那好歹出個聲說一下啊!如果林或林的聲援者們要 stand by 那些言論,那我為什麼不能繼續跟你們攪和?我高興我樂意我放著美好的星期天不要過就是要噹你們你咬我?

講更白話一點,你們可以「公開地」開「朋友之間」的玩笑,怎麼我就不能「公開地」覺得這個玩笑真是難笑極了?

也想要回應一下某老師今天直播裡講的拜公嬤的事情。什麼叫做性別規範?就是你陪老婆拜公嬤覺得自己很優秀,但不知道從古至今有多少女人「被自願地」祭拜著自己一無所知的祖先,女人還得要和丈夫「爭取」,才可能有那麼一點點的機會得到丈夫的「配合」(更別提很多時候爭取是不成功的了),而那些不願意祭別人的祖、也不願意讓別祭自己的祖的女人,就得成了「國安問題」,成為八卦版上那些「單身是因為傲嬌」的 30 後「剩女」。然後女人身上這樣的歷史傷痕,居然在今天成為我們是否「有資格」跟男人討論性別歧視與壓迫的「審查標準」?我不知道原來我討論我受到的壓迫前還得先經過資格審查取得證明的。

又什麼叫做父權下的優勢?就是你拜個公嬤都可以拿來說嘴,我他爺爺的不想要人拉我內衣肩帶還得寫千字論述。

最後讓我套用一下一句 Jon Stewart 說過的話,你覺得每天聽女人談壓迫很煩?那你要不要試著過看看每天被壓迫的生活?喔對了,我老公有陪我去掃外婆的墓喔,這樣我夠資格跟你談性別了嗎?

lin

圖片:沒有因為「剛好是女人」而被攻擊這件事,而是因為是女人所以才覺得可以這樣攻擊。
來源:台灣醒報

延伸文章:

難道因為國民黨無恥,就能羞辱陳以真和蔡依珊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