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巧遇鎮西堡部落的阿道長老,難得碰到面,兩人相談甚歡,分享彼此在有機和自然農業的經驗,其中也談到部落族人認為有機農業就是傳統農耕的概念。
這個議題更讓我想起這些年推廣自然農業的觀察,的確在部落從事有機農業的族人,普遍都同意這個概念。
- 有機農業與部落傳統農耕不同
有機農業…… 背後更強調的核心意義是,人如何在生產上與土地以及環境共生,並從人地關係之概念,來建立其農業生產的模式。
我記得在 2008 年,與族人參與某單位舉辦之有機課程時,也曾聽到台上的專家說道:
「有機農業,本來就跟你們原住民傳統農業一樣,所以你們在學習有機農業,自然也會比平地人更好,也更可以理解其中的精義。」
在座的族人,猛點頭回應台上的專家,當然還包括一些文獻也都是這樣論述 ── 在我認為,這根本就是胡說。
我們知道有機農業是由外部社會引入的一種農業生產,是部落其中一個正在發展的農耕,與族人普遍經營的化學農業不同。它強調友善環境的耕作,土地必須要認證,並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使用合成化學物質,重視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的農業生產。而它背後更強調的核心意義是,人如何在生產上與土地以及環境共生,並從人地關係之概念,來建立其農業生產的模式。
但是,我必須說,這種農業生產意義卻與我們傳統社會的農耕不同。
- 沒有社會性,有機如何相同於部落傳統農耕
傳統耕作需要家族組織的集體參與,重視農耕的換工,以及強調與自然的關係…..
傳統社會的農耕,雖然也重視人在生產上和土地以及自然環境的共生關係,不過傳統農耕不但關注在人地關係,它背後更強調「家族組織」、「社會規範」、「世界觀」在農業生產的運作關係。
以泰雅族傳統耕作為例,我們在選擇耕作地的經驗上有其重要的 Gaga(規範),如因為 spi’(夢)而決定他們選擇的耕作地。同時,在農業生產中也都鑲嵌重要的 Gaga(祭儀),如族人在播種前,會拿小米糕黏在預備耕作的土地上之儀式,象徵作物豐收的意義。再來,傳統耕作需要家族組織的集體參與,重視農耕的 sbayux(換工),以及強調與自然的關係,如以山櫻花苞的現象,判定每年播種時間的生態知識。
所以傳統農耕,所展現的不只是在農業生產上,而是背後的社會性關係,包括人的、家族的、文化的、土地的、生態環境的以及社會規範和宗教信仰等。
回到兩者之間的比較。有機農業雖然也在教育原民在農耕上與土地、自然環境和諧共生,但它缺乏傳統耕作的社會性關係,沒有家族組織、民族文化、沒有宗教信仰、社會規範,兩者之農耕又怎麼可能相同?
我們並不是要否定有機農業,而是希望修正長久流傳在部落的錯誤訊息,否則錯誤的知識會繼續在部落中被傳播。同時,站在部落的立場,身為農夫,也要提醒農學專家們,沒有深入探究原民文化或傳統農耕時,千萬不要隨己意傳遞知識,你的知識有可能是錯誤的。
最後,我再重申一次,有機農業根本與原民傳統社會的農耕不一樣。
(本文由Mata Taiwan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