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克里斯(Chris Rock)於開場時,調侃奧斯卡「太白」,是「白人選擇獎」,黑人根本沒有展露頭角的機會。針對種族的議題,克里斯以極盡調侃的語氣諷刺奧斯卡,卻隨後請來了亞裔兒童,上演一段亞洲人刻板印象的演出。
對此,國際導演李安,以及其他亞洲影藝學院的成員,在昨天(15 日)共同對美國影藝學院提出聯名抗議信,要求公開道歉。美國影藝學院也在今天發出道歉信,承認這對觀眾事傷害。未來會「盡最大努力」確保不會再犯,期許未來的奧斯卡有更多元文化的敏銳性。
黑人調侃種族爭議,最後卻拿亞裔當玩笑
原本眾所期待的黑人喜劇演員克里斯,為何在標誌種族問題需要被重視時,卻意外落入種族歧視的窠臼呢?
原因很簡單,美國的種族爭議長期以來都被概念化,簡化為黑/白的二元對立。美國民權運動在近百年的努力下,通過了諸多反歧視的相關法律。亦即不得因種族、信仰、膚色、性/別、移民背景等,在僱傭和工作條件等方面給予歧視,其中黑人民權運動在其中更是聲勢浩大。
美國人素來自詡進入後現代社會,已解決了種族歧視的問題,成為「文化大熔爐」。事實上則不然,諸多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歧視仍然存在。黑人貼上「懶惰、犯罪、骯髒」的標籤;亞洲人則是有「書呆子、開餐館的、斤斤計較的」種族形象。
但當黑人主導權力,握有話語權、詮釋權時,卻刻意遺忘了自身被歧視的歷史、社會經驗,轉而調侃「被消音」的亞洲人──將一群沒有台詞,笨拙表演的亞裔兒童搬上奧斯卡舞台,大開「血汗」、「童工」的亞洲玩笑。

亞裔兒童被認為是貼上亞洲人「開餐館的、血汗、童工、斤斤計較」的刻板印象(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引發眾怒的背後其實也突顯了自身的傲慢
在克里斯的演出結束後,NBA 球星林書豪就在自己的推特上反擊。他認為,美國人長期以來擺明著歧視亞洲人,卻都覺得「很酷」、「很 OK」。為何種族問題到了亞洲人身上就成為「正常」了?面對演出後遭到眾多亞裔知名人士的抗議,克里斯卻只在結束後,透過發言人匆匆表示:「沒有時間表態。」
「沒有時間表態」,亦可看作是「沒必要表態」。克里斯認為奧斯卡是「白人專利」,其實另外一個面向,也代表他只將整個權力分配劃分為白人/黑人。其他種族、族群不過是附屬在這個結構之下,不足以形成一個「問題」。當黑人的問題被凸顯、被解決之後,其他的問題當然「不成問題」。引起爭議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克里斯「只想到他自己」。
李安、林書豪等知名人士接連提出的抗議,也可以看出一個現象:如果沒有這些「已經」在社會上取得權力、階級的人為亞洲人發聲,這樣的歧視是不是就會持續下去,並且繼續被視為「理所當然」的?
台灣多元族群的反歧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對於美國移民社會,種族、族群的多元性,台灣雖然是個小島,但長期以來卻也深陷族群、省籍歧視的意識形態對決之中。
《大尾鱸鰻 2》片中對於原住民族的歧視已經有非常多人討論過,邱瓈寬「懂得笑就不會恨了」的言論更是引起軒然大波。這更一再彰顯了既得利益者、優勢族群對於多元族群的傲慢與偏見。再將這樣的現況與美國作對比,不免讓人恍若台灣每天都上演著奧斯卡歧視的翻版。
上個月,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林昶佐,對此還特地召開了「歧視來自大尾,心態都是鱸鰻」反歧視立法公聽會。電影具有社會傳播功能,應該是促進族群的和諧,而不是將文化、族群的異質性當作娛樂、消遣的工具。應該訂定「反歧視法」和「族群平等法」,使多元族群在社會能真正達到平權,而不再是被標籤化、娛樂化。

高潞・以用舉辦反歧視法、族群平等公聽會,希望族群之間的歧視與偏見能夠消除(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台灣在面對族群的轉型正義上,應更謹慎小心處理這座島上曾經有過的殖民經驗,以及正在發生的文化霸權。若是不能先消除對於彼此的「偏見」,消除「歧視」之路,則更是遙遙無期。
(首圖來源:TVBS)
延伸閱讀:
歧視不只是上位者會做的事:從《大尾鱸鰻》到奧斯卡說明,好人也會歧視他者、弱者也會歧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