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依橙
讀到這篇新聞:「台灣國高中生「工時」世界第一,奴性社會就是這樣養成的」
提出我國學習的無效率,是好事,不過這事情還真不是單一事件。
直覺的想:「在校時間長,那就縮短啊。一天上課六小時就好。」當過爸媽,你就知道這問題真不能這樣解。
問題在,如果爸媽工時長,加上通勤需要時間,這些孩子比你晚出門,早回家,這些時間他們會去哪裡?
我們有足夠的社區活動?鄰里社群?生活學習機構嗎?沒有。我也當過國高中生,時間一多,就是去漫畫屋或電動玩具店,喝著不知道怎麼泡出來的紅茶,待在菸味與汗味的小空間,偶爾還有些奇怪的惡臭。(有經驗的人說那是毒品,我不知道真的假的。)
就算你家小孩很乖,會自己回家,問題是有人帶他們善用時間過嗎?有人教他們自我管理過嗎?可能也沒有。
所以,最後學校不教的時間,還是被安親班、補習班填滿,爸媽才放心。
這些都是一整套的,歸結到底還是很庸俗的「錢」。我們怎麼維持國家競爭力?靠拼。因為工業革命不是發展在亞洲,我們沒有殖民別人的歷史,只有被殖民的歷史,沒有強勢的文化產業,也沒有強勢的網路產業。我們從來沒有靠自己的腦袋與外交手段,在國際上獲得「腦力產業」的機會。
想想台灣現在有多少網路創業,資料放在 Amazon,有多少微型創業依賴 Google / Facebook 生存,有多少企業與個人用 Microsoft 電腦,更別說 iPhone。台灣有一家公司,一家就好,像這類的公司一樣,制訂全球規範,並強勢主導的嗎?沒有。
托福、多益、雅思,也是利用強勢文化席卷全球而從中獲利的產業。我們號稱自己是中文寶藏,為正體字自豪,但我們有個像樣的中文認證機構(編按:原文下方留言,台灣其實有「TOCLF 華語文能力測驗」,專門為母語非中文學習者設計的考試),像托福多益雅思一樣嗎?沒有,就算真的做了,外國人學簡體中文還比較容易做生意,繁體市場就是小。
問題就是:台灣人不拼,根本沒機會在世界上生存,更別說民眾拼出來的成績,還要經過一個大政府的嚴重浪費。而當父母都只能這樣拼的時候,孩子當然就被託管在學校,對於無意義的學習,孩子無力抗拒,父母也只好默許。
(本文由蔡依橙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Blowing Puffer Fish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