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導讀

最近有一篇來自中國的文章在網路上發酵,標題為「臺灣的年輕人,大概是我見過最幼稚的一群了。」文章作者為一名在台灣工作中國青年,對台灣的心境卻從一開始的尊敬到後來的鄙夷,認為台灣人逢中必反、太陽花運動是無理行為;對此,這篇文章的作者則運用各種論點反駁,並提出兩岸青年「雞同鴨講」的真正原因。

3451115896_fea9c3e333_z

文/Reggolb

中國評論台灣的文章一大主流是批評民主導致民粹。但詳細民粹在哪?其中大背景是否合理,常常缺乏興趣追究,或是更棘手的──受限中國社會背景對於台灣社會當前需求缺乏概念

今天共產黨經常性違憲,譬如恣意關押人權律師,習慣了這樣社會風氣的中國人民,要如何理解為何台灣人會對一個小兵軍中受虐致死案件而有數十萬人自發走上街頭?死了一個無權無勢的小卒,這種事國內多了去。

今天共產黨對民眾抗議霧霾空汙反應冷淡,而最終民眾也不得不接受政府的消極,試問中國人民又如何同理台灣僅僅因為憂慮未來核廢料污染問題而遊行抗議的心情?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環境保護與公共健康只能自求多福唄。

今天共產黨根本不對民眾開放票選國會議員,中國人民無法透過制度影響法律制定過程,又怎麼會去鄙視台灣議員試圖以 30 秒強行通過服貿法案的行為呢?看不懂,因此最終只能將後續活動連結上最直覺的親中 / 反中勢力的對抗。

提及以上幾點,並非透過比較來黑整體中國,而是要強調一點:在共產黨高舉社會表面和諧、追求發展硬道理路線下,許許多多中國人民長期為專制社會的受害者,甚至連中國知識份子也不得不對此感到麻木。

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社會今天所追求的法治精神、多元價值、社會正義,都是中國人民無法感同身受的細節,甚至會認為是小題大作、民粹掛帥,這是今日兩岸深深感到雞同鴨講的核心。

2016 年的台灣確實有許多大問題,產業轉型不順、政府財政永續經營規劃、外交碰壁 ,很遺憾台灣未能展現中國人心目中繁華想像,然而原作中,夾雜了過多表面的理解,與過度的解讀。

(1) 嘗試將台灣中老年人與青年建立一種對比,睿智與無知、謙遜與自大、值得敬重與令人鄙視:諷刺地是,文中提及的大陸妹蔬菜名稱是一二十年前就出現 —- 恰恰是台灣中老年人所發明的叫法!

這一錯誤是原作對台灣社會僅有表面觀察的一個縮影。

文中又提及台灣青年對於東突影片無動於衷?實際上,原因很單純:文中台灣青年恐怕是透過該影片才第一次得知東突厥斯坦。新疆議題對於台灣過於遙遠,除非赴中工作,台灣人一生能見到幾個維族人?台灣對外貿易又與新疆能有多少重疊?

僅僅因為台灣青年對支持東突的影片無反應,而感到不滿,又是忽略了台灣社會背景的一項批評。

筆者試問,中國青年對於庫德族有什麼看法?若中國青年無法第一時間提出看法,難道筆者能批評中國對庫德族有特定偏頗立場嗎?中國青年肯定大喊冤枉!

(2) 缺乏對台灣社會事件發生前因後果的完整理解,流於表面解讀:

最早的 ECFA 協議 2010 年於重慶簽訂前後,民間並沒有激烈抗爭。

而太陽花學運的起因:國民黨立法委員張慶忠試圖以 30 秒強行通過法案,此舉完全破壞了憲政基礎,若今天台灣會社允許執政黨為了滿足其需求而以此形式立法,未來執政黨是否能以 15 秒強行通過< 永續執政法案>、10 秒通過< 言論管控法案>?

對於憲政慣例的破壞,才是真正激怒並促使台灣法學學者與法律系學生佔據立法機構的真正原因,只將學運與反中簡單聯結,那是過度簡化議題,否則為何最早不在 2010 年就掀起學生運動呢?

而認為台灣學生對於警察態度的矛盾是雙重標準,那也是忽略背景:當時執政黨為了推行法案,發動警力試圖武力驅逐學生,部份惡質警察藉機發揮,用暴力發洩個人慾望。另一方面,執政黨支持者又找來號稱「白狼」的黑社會組織領導,募集黑道份子,試圖用非法暴力恐嚇學生。

一個執政黨為了推行其意志,不惜毀壞憲法,動用合法警力與非法黑道傷害手無寸鐵的學生。巨大的荒謬出現了:原先應該打擊黑社會的警察,因為政府高層施壓變成黑道的合作夥伴,變成高層共同破壞憲法的工具。若是當事人,難道不會感到悲哀,難道不會認為警察轉頭打擊黑道才是正常社會的模樣嗎?輕易判定這是雙重標準又是一大膚淺。

用個中國人民較能貼近的例子:今天有民眾房屋為了地方政府領導利益而被強行拆除徵收,民眾抗議卻被地方政府以公安暴力對待。民眾又試圖上訪抗議地方政府濫用警力,卻被掛鉤的黑道在中途攔截痛打成殘,請問你會認為民眾這時去找公安投訴黑道暴力事件是雙重標準嗎?

台灣無法承擔中國的美好想像,但要嚴厲批判前,多做些功課還是必須的。尤其原作者有志從事外交事業,旅居當地卻無法接地氣將是職涯發展的挑戰。

(本文、標題由Reggolb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


延伸閱讀:

台灣人以言論自由為傲,卻用「臉書檢舉」讓這名陸生有話再也說不出

陸生投書:從根源上傷害陸生陸配在台權益的——是中國政府

一個陸生的沉痛心聲:你們的健保很好,但我們從未向你們乞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