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採購

  談起政策採購,還是要回到連戰二○○五年北京和平之旅後,對當時在野國民黨而言,解決臺灣農產品在中國大陸銷售問題是「能做不能說」,以免遭惹民進黨的抵制,更可避免其他勢力介入分食。但有另一項工作,卻是「又能做又能說」的,那就是政策採購。

臺灣有幾樣水果或是一年四季都有生產,或是農民搶種,也因此特別容易出現價格暴起暴跌,導致農民損失;原因很簡單,就是生產過剩。特別是柳丁、香蕉,前者集中在臺南、嘉義、雲林與臺中一帶,後者幾乎在大安溪以南都有種植,其中又以南投、屏東兩地為最。

  • 先從中台合作的「緊急採購機制」說起

故事的起點是二○○六年四月舉辦的首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又稱國共論壇),其中有一項結論是,為了穩定臺灣農產品市場價格,保障農民收益,如果發生臺灣農產品過產滯銷的情況,由中國大陸啟動緊急採購機制。

首屆國共論壇舉辦後不久,香蕉即出現盛產,當時預估比前一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二,國民黨內的「兩岸農產貿易及合作小組」,即向國臺辦聯繫啟動「採購臺灣過剩蔬果機制」。

因為民進黨主政,國民黨系統只好依賴農民團體,也就是「台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以及「台灣省蔬果運銷合作社聯合社」,這兩大農民團體協助,在二○○六年六月十二日啟動首次的香蕉政策採購。

當時中國大陸同意這項緊急採購的數量為兩百公噸,產地採購價格為每公斤十一點一元。一個四十呎標準冷藏貨櫃,可以裝一千三百五十箱、每箱十二公斤重的香蕉;也就是說,大約採購十二個四十呎貨櫃。這對於常態性貿易來說,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對於兩黨之間卻是個大突破。

同年十月十六日,國共兩黨在海南博鰲召開「兩岸農業合作論壇」,這場由中共官方與國民黨智庫合辦的論壇,中方以最高規格舉辦,完全是做球給連戰;會中,國臺辦陳雲林主任承諾再次針對臺灣香蕉過產滯銷問題,啟動緊急採購機制。

根據國共兩黨協商的決定,希望能夠簽訂總採購額兩千公噸的香蕉,有趣的是區分高屏地區與臺中地區香蕉,以不同價格收購;同樣第一批啟動三百公噸,高屏蕉每箱採購價三百元,臺中蕉採購價每箱三百三十元。

  • 香蕉差價的不同,其實是為了爭取「對台讓利轉嫁」的模式

當時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穿梭兩岸,深獲連戰信任。但為何要區分臺中蕉與高屏蕉?當然這兩個產區的香蕉口感不同,市場價格略有差異,但特別點出要採購高屏地區香蕉,這麼一來曾永權就能向屏東地方鄉親交代,也能凸顯這是中方所給的「紅利」。此等操作手法,也成為日後藍營的有力政治人物,穿梭兩岸間爭取「對臺讓利轉嫁」的一種模式。

民進黨方面為了因應國共兩黨合作,以政策採購「收買蕉農」的統戰意圖,決定比照過去政府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曾擬定的「九五機制」精神,提出反制。所謂的「九五機制」,就是當農產品市場平均交易單價低於種植成本的百分之九十五時,就啟動保價收購。但二○○六年臺灣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了避免違背世貿組織規範,改以「農安專案」之名向蕉農收購。因此,國共第二次政策採購香蕉的數量,因為產地價格很快回穩,執行約一個半月只出貨約一百八十公噸就告結束。

到底是國共啟動緊急採購,還是扁政府的農安專案,讓香蕉價格不再見底而攀升?

根據農委會當時的說法,為了解決敏感性農產品產銷問題,建構「促銷行動系統」,推動「農安專案」,規劃由產地農民團體直接供應當令、安全且優質的農產品,透過公、私部門協助促銷,以實際行動幫助農民。農委會表示「農安專案」是為了「有效去化超產之農產品」以穩定價格;農委會責成農糧署設立銷售平臺,建立各機關學校等公部門與各大企業團體等私部門之聯絡系統,以及北中南東各地區之供應配送網,若遇有農產品產銷失衡情形時,即可啟動「農安專案」將資訊由銷售平臺透過所建立之聯絡系統,通知各公私部門,接受訂購,由各配送網送達客戶,期使價格迅速穩定。

  • 民進黨上任後,推動農安專案,順利解決了柳丁過產滯銷問題

不能否認,民進黨政府的應變措施是相對有效的,畢竟行政權在手、資源在手,國共兩黨的政策採購相較之下,欠缺正當性。關鍵在於,農委會啟動這項配套措施,確實有助於生產過剩的「迅速去化」,爾後國民黨主政,於二○○八年柳丁盛產時農糧署也多次啟動柳丁「農安專案」,以每箱六公斤一百五十元的價格發動企業認購,解決柳丁過產滯銷、價格狂跌的問題。

二○○六年的香蕉過產價跌問題,扁政府還啟動農民團體收購次級品香蕉,以廢棄處理措施每公斤補助三元;這項作法,在爾後二○一○年香蕉再次過產滯銷時的政策採購,也同樣派上用場。

二○○八年底在海南博鰲舉行的國共論壇,地主陳雲林在接見國民黨代表團時,當時的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再次提到臺灣柳丁過產滯銷嚴重,希望中國大陸能以緊急採購模式,幫助臺灣農民脫困。

由於有了前幾次的經驗,加上現在國民黨當家,不用擔心扁政府時期扯後腿的情況,這次不僅採購數量明定三千公噸,且載明了除了柳丁之外,只要隨時出現其他臺灣水果過產滯銷,都能夠用此配額執行緊急採購。國民黨高層一行人從博鰲返臺之後,立即找來臺灣省農會為窗口,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為執行單位,並於當年底邀請中方負責執行的單位「中華全國合作供銷總社」來臺,在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辦了一場熱鬧的簽約儀式。

  • 水果政治的謊言:「只要解放軍部隊一開口,台灣的柳丁就不怕沒人吃」

當時媒體報導的說法是,只要解放軍部隊一開口,臺灣的柳丁就不怕沒人吃;其實,臺灣七○、八○年代芒果盛產,南部溪流河川倒滿芒果的景象,也讓當時的部隊阿兵哥,有吃不完的芒果。幾十年過後,兩岸媒體在看待臺灣水果過產滯銷的解決方案時,思維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這個想法和當年美國人覬覦中國大陸市場所說的:「只要中國大陸每個人喝一瓶可口可樂,就有十億瓶的銷售量。」邏輯相同,犯的錯也相同——中國大陸真的每個人都消費得起臺灣水果嗎?最糟糕的是,臺灣把所有的水果都銷往中國大陸,也不夠他們吃!

柳丁過產滯銷的「政策採購」,採購的雖然是生產成本價格以上的商品,但品質達一定水準的柳丁(或其他水果),並不會受生產過剩影響使其市場售價拉低太多;因此,採購價格在「生產成本」附近價位的柳丁,基本上在分級標準上大概就是 B+ 至 B 左右的品質。

同時,要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出貨達到這樣大的數量,縱使有生產過剩情況,每個禮拜都還得採收十數個貨櫃的量,在執行上也並不是那麼容易「量化」操作,還是得有經驗地調配產地的出貨規律。在質與量的控制上,面對這麼大數額的一次性採購,品質控管絕對是一大考驗。

這樣的政策性採購,對農民而言頂多是不至血本無歸,並無助於收入的增加;況且,不是所有柳丁農民都可以被納入採購對象,這才是最嚴重的課題。

從市場價格的穩定性來說,這是消極性的解決方案。「緊急時」採購得當,至少可以讓價格不致崩盤;但是,一旦變成「政治導向」的「政策性採購」,注定走向偏差。

9789577325112_450

(本文為《巨流圖書公司》授權刊載,作者: 焦鈞;圖片來源:LWYang,CC license ;欲閱全文請見焦鈞新作《水果政治學:兩岸農業交流十年回顧與展望》,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躲在兩岸農業交流下的八卦事:頂新利用「照顧臺灣農民」名義,見縫插針、大撈油水

中國共產黨根本就是要消滅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