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雪蓮
聯合國新一輪氣候談判即將於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11 日在法國巴黎舉行,據英國非盈利性組織碳披露計劃(CDP)的最新研究,如果氣候大會後碳定價強化,全球礦商巨頭們可能面臨高達 100 億美元的「碳罰款」。
CDP 稱,如果 1 噸碳排放定價 50 美元,礦業公司總共將面臨 15% 的收入損失,約合 100 億美元。
CDP 依據氣候變化的相關指標,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汙水處理能力、減排目標及為碳監管加強所做的準備,為 11 家礦商公司評級,淡水河谷和必和必拓評級最高,嘉能可評級最低,且除了汙水處理,嘉能可在所有指標都表現最差。
國際礦業與金屬協會稱其協會成員認為 CDP 研究方法不科學。世界煤炭協會拒絕就此置評。嘉能可稱尚未準備好回應,不過其在 4 月曾稱,願意公開透明地披露碳計劃並參與 CDP 氣候變化方案。
CDP 研究主管 James Magness 表示,盡管一些公司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汙水處理能力上有一定進步,整體而言,礦商巨頭們並沒有為向低碳經濟的轉型做好準備。
必和必拓九月發布報告評估氣候變化對其資產的影響稱,截止到 2030 年其公司市值將損失 2%。
必和必拓還表示,據其研究,未來 15 年政府可能為每噸碳排放定價 24 到 50 美元間,最高可達 80 美元,這將導致該司市值蒸發 5%。
國際能源署 IEA 稱按照目前趨勢本世紀末全球可能升溫 3.6°C。根據 2009 年各國達成的哥本哈根協議,全球升溫幅度將在 2050 年前控制在 2°C 之內。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監管機構正在研究一旦世界各國強化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價值數萬億美元且尚未開發的礦產資源變成“擱淺資產”的可能性。
英國 UCL 大學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想把升溫控制在 2°C 內,那麽 2050 年前,全球只能把礦物燃料消耗控制在其總儲備的三分之一,全球一半的天然氣、三分之一的石油和 80%的煤炭都不應開采。
(本文由華爾街見聞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連結:Mikael Miettinen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