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fcabd2-1312-4a7e-a61b-70f31635b202

兩岸貨貿協定第十二輪談判在 21 日起,一連 3 天於圓山飯店舉行會議,我方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長楊珍妮及工業局長吳明機主談,陸方由大陸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孫彤主談。在 21 日的談判中,雙方就海關程序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SPS)、原產地規則 3 大章節先取得共識,為貨貿談判往前推進一大步。

在海關程序上,兩岸貨貿協議敲定雙方報關要在 48 小時內放行,食安檢疫成了最大疑慮立委林淑芬質疑在 48 小時這麼短的時間內,根本無法完成嚴格審查;面對近期國內外食安問題,衛服部人力、財力都明顯不足,如何應付來自中國進口的食品?

  • 面對人手不足,衛福部長蔣丙煌:我只能說我們盡力

對於立委的質疑,衛福部長蔣丙煌今天在立法院答詢時強調「48 小時通關」純粹是針對海關作業而言,跟食安的把關基本上是兩回事,衛福部該驗的就會驗,食安檢驗完全不受限於 48 小時通關。然而,他也坦承,希望人力能比現在多,並已向行政院爭取更多人力和資源,現階段面對中國食安檢驗「只能說我們盡力」。

衛福部人手到底有多不足?林淑芬舉基隆關為例,評估邊境查驗人力至少需要 55 人才夠,但現況是正職 15 人、約聘 18 人,不但距離一大段,更嚴重的是約聘人員的人數還大於正職,讓一年一聘的派遣人力去從事查驗不但有程序上的瑕疵,且出事後根本無人負責,如何把關中國食品

  • 48 小時通關不包括食安把關,但仍有先放行再查驗的疑慮

雖然衛福部長表明 48 小時通關不包含食安把關,但立委林淑芬也在質詢部長時表示,目前輸入查驗辦法中規定,檢驗時間超過 5 天、貨櫃場抽驗困難、容易腐敗或變質的產品,報驗義務人簽切結表明負管理責任後,可先簽發放行通知,也就是可先行通關,之後再查驗。

林淑芬立委再表示,桃園機場關今年很大的弊案,就是到海關放關以後,地方衛生局到才在餐廳裡面發現不合格的食物,顯示出衛福部現在把關能力是有問題的。換句話說,從日本核災地區食品侵台、先前美牛進口疑慮200 噸中國茶葉走私入台的前車之鑑來看,衛福部的人力資源面對這些黑心食品早已疲於奔命,如今的「48 小時通關」又如何能讓人信任對中國食品的查驗?

  • 賴中強:經濟部將棄守傳統產業和農業加工

經民連貨貿快報:經濟部將棄守傳統產業與農產加工第一期:2015/11/23 上午九點 執 筆:賴中強為了守住 707 項狹義農產品不對中開放,又要在「雙方出要價平衡」的前提下 (第十一輪共識),爭取中國對台灣的石化、面板、汽車等十大財團出口中…

經濟民主連合貼上了 2015 年 11 月 22 日

除了食安疑慮之外,賴中強律師也表示,為了守住 707 項狹義農產品不對中開放,又要在「雙方出要價平衡」的前提下 (第十一輪共識),爭取中國對台灣的石化、面板、汽車等十大財團出口中國零關稅,經濟部傾向在貨貿談判中棄守傳統產業與農產加工業。

總括來說,48 小時內通關中國食品引發的不滿來自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對中國食品的普遍不信任,不論如何加強檢驗,人民都無法對中國食品真正安心。第二個層面則是從臺灣食安問題的前車之鑑中,顯示出衛福部查驗的人力、資源人手不足,要如何嚴格審查?更別說還有先放行再查驗的問題。最後一個層面則是對臺灣傳統產業的擔心;在政府一心爭取中國對石化、面板、汽車等財團出口零關稅的同時,犧牲掉的卻是傳統產業和農業的生存,以及人民的健康。

(首圖來源: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