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編按:本文於馬習會前刊出,當時關注貨貿談判的注意力,完全被馬習會給蓋過。想不到在馬習會結束後,《兩岸貨貿協定》就火速進行談判,而談判結果的共識是:雙方皆同意建立「電子訊息交換系統」、讓雙方報關「48 小時內可以放行」、建立「快遞貨物通關程序」、應實施經過「認證優質企業優先通關」,而此結果遭到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質疑:「中國食安檢疫,48 小時內一定放行?這是在開人民玩笑吧!」
而爭議不斷的貨貿,又是如何開始的?受惠者又會是誰?以下 14 張圖表,一次讓你秒懂。
若無意外,馬習會即將在 7 日展開。馬英九在今天稍早的記者會中,強調不會和習近平在會中簽署任何協定。然而眼看經濟部力拼《兩岸貨貿協定》在年底完成談判,外界都在猜測貨貿會是馬習會中的一個焦點話題,經濟部長鄧振中也表示馬習會對第十二輪的貨貿談判會有大幫助。
有鑑於服貿引發的風波,這次經濟部對貨貿準備明顯比較充足,還特別在官網上放上了監督辦法,只要點選「我要監督」,系統就會更新貨貿談判進度到民眾所留的信箱。
不過,針對貨貿談判內容,外界仍是普遍有所疑慮,認為馬政府不應該在執政剩下半年的時間裡,急著完成貨貿簽訂。到底貨貿有哪些爭議?趕快來看看以下圖輯來了解:
(以下圖片由經濟民主連合製作、授權轉載。)
如果想了解更詳細,也可以上賴中強律師的臉書上了解詳情,或是上經濟部ECFA 的官網上,持續追蹤談判內容和進度。
(本文圖片由經濟民主連合製作、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