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uzhou (菰城公子)
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我們常常聽到貨幣戰爭這樣的說法。很多經濟學家都在各執一詞,說的頭頭是道。那麼作為我們普通人,拋棄那些高深莫測的經濟學名詞,怎麼才能去了解其中的真相呢?為什麼今天我們還會爆發這樣的經濟危機呢?
- 黃金曾是最穩定的貨幣,卻也限制經濟發展
什麼是貨幣?貨幣其實就是交換貨物(商品)的代替物。人們把不同的貨物用不等的貨幣去標價,然後用貨幣代替商品進行交換。因此,理想來說全社會的貨幣總量應該與所有貨物的價值相當。
因為人類之間的信任總是那麼的脆弱,因此貨幣這樣決定財富生存的東西一定要可靠並得到全社會人民的信任。黃金和白銀天生就符合人們對充當貨幣的要求。他們形狀穩定、開採不易、數量有限且穩定。當然,黃金比白銀更有優勢,而黃銅的劣勢更明顯。從古代到今天,不管你是交子(宋貨幣)、大明寶鈔、英鎊、美元,通通都沒有黃金那樣的可靠。也就是說黃金是硬通貨,這句話絕對沒有問題,任何時代都是這樣。
黃金的問題在於,他限制了經濟的發展。
為何這麼說?因為黃金有限,當一個社會的貨物價值總量(貨幣總需求)超過了黃金總量,那麼就會引發通貨膨漲,最後使得經濟凋零甚至崩潰。隨著人類社會生產能力呈現指數的增加後,黃金開始不能充當直接貨幣。因為貨物總量不停的在呈幾何的增加。所以,人類最終選擇了紙幣這樣的貨幣來代替黃金,因為紙幣可以隨時印,來滿足社會的需求。
紙幣的缺點正是他的優點(容易增加、容易泛濫),正如黃金的缺點正是他的優點一樣(可靠穩定、數量有限)。所以他們永遠是對立的。也不可能以一個辦法去取兩者之優,去兩者之弊的。所以說,貨幣永遠是人類社會的一個解決不了問題。而貨幣問題也是所有經濟問題的根本。
- 美元成了黃金替代品,會有什麼問題?
所以你現在應該明白為何金本位制度注定失敗。
失敗的原因不是金本位國家的其他偶發因素,那些只是表象。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貨幣總額不斷增長,而黃金儲量的增加永遠跟不上這種進度。任何企圖使用金本位的國家,都會以發生擠兌、銀行破產而告終。歷史上英國和美國都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所以最終,人類的貨幣慢慢地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也就是美元脫離金本位走向了國際化。雖然這其中,美國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對其他國家來說,也是受益的。正如我前文所說,貨幣穩定對任何經濟體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如果美元穩定且能滿足社會貨幣總量不停增長的需求,那麼這不就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理想貨幣嗎?
所以今天所有國家的貨幣,不管是人民幣、歐元、還是日元,乃至韓元、新臺幣,都是在美元的基礎上創制的。這就好像金本位制的貨幣是以黃金數量為基礎來創造貨幣一樣,美元成了黃金的替代品。各國的貨幣量是以自己擁有的美元數量來決定的。這就是今天全球貨幣的本質。
比如,中國在美國擁有 N 億美元的美元存款,按照 1:x 的匯率,中國可以在本國印發 6N 億的人民幣,然後這 6N 億的人民幣再去按照不同的準備金率和其他參數進行擴張,最終形成了人民幣總額。其他貨幣也是如此。所以,一國的總財富,實際上是和他擁有的美元數量密切相關的。
這樣一來就爆發了另一個可怕的問題。就是全球各國不停的發展經濟,那麼貨幣需求不停的增加。這就意味著,在調整匯率之外,只能不停的要在美國存夠更多的美元。因此很多國家變成了出口導向型經濟。如果美元存儲量不夠,那麼經濟很容易凋敝甚至破產、國家陷入發展停滯和動亂。
這樣一來,美國逐漸的變成了一個他們自己也不想的國家:那就是逐漸只是負責印鈔。不停的進口消費,工業大量的外移、失業率不停在攀升、債務總額不斷的增加,甚至到了政府要關門的地步。這就是全球經濟危機的本質。全球經濟危機的本質就是貨幣危機,也就是美元危機。
所以今天很多的國家包括中國,都是在一邊享受著美元的好處,一邊罵美元霸權。相當於風險你承擔,好處我要拿這種嘴臉。正如大家一邊享受著政府維持的良好社會秩序,一邊痛斥政府的種種不是。也的確是這樣,維持秩序的人難免會為了私利有不公。美元就有這樣嚴重的問題。在美元絕對霸權的時代,美國可以決定國家的窮或者是富,通過決定你的經濟來決定你的政治和社會。特別是那種力量薄弱的國家。
- 貨幣戰爭的本質與風險
有人曾說,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可不可以脫離美元,自己搞自己的呢?
理論上是不行的。因為中國並不控制和擁有全球所有必須的資源。特別是石油等能源。因為自己國家產油不夠,石油就需要買,買就需要貨幣,就需要美元。因此能源才是美元的最大支撐者。一旦購買石油等大宗物資不再需要美元就意味著中國不再不需要美元為自己背書。就可以脫離美元形成自己的貨幣體系。這個體系的建立,就是人民幣國際化。
貨幣戰爭的本質就是通過調整自身貨幣與美元的匯率(貶值),來增加本國貨幣的供應量,以及增加本國物品的競爭力來增加出口,從而賺取更多美元,以達到更加增加本國貨幣總額的目的。
這種策略看上去很高明,但是要達到效果的前提條件是你本國的經濟不斷在擴張的前提下的。比如 2000-2010 年的中國,工業生產不斷擴張降低匯率或者盯住不斷貶值的美元,且不斷增加本國商品的競爭力用以出口以賺取更多美元,從而達到增加自己總財富的目的的。這是成功的。換句話說,你增加的貨幣量是符合你社會財富增加的量的。
但是現在很多國家的貨幣戰爭最終必然失敗,比如日本。
陷入經濟停滯和通縮的日本想當然的認為增加貨幣總量來促發通脹,從而激活社會生產,以達到經濟發展的目標。這樣的努力必然失敗的原因也很簡單。你的社會財富不斷萎縮,增加更多的貨幣,只會增加社會財富和貨幣總量的失衡,從而引發更加嚴重的經濟問題。日本很快會嘗到這樣的惡果。所謂的安倍三支箭,其實射殺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本文由網友 huzhou (菰城公子) 授權提供,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khrawlings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