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illy Tong

這是一個小孩子只要拿起手機,就能輕易造訪色情網站的年代。到今時今日,如果還說要禁止某些書藉來防止小孩「學壞」,這也未免太落伍了。然而,世界正是這樣的運轉著。每年,美國各大學校及圖書館也要面對各種棘手的「挑戰」,全美數以百計的圖書館被投訴、要求下架,主要原因是怪獸家長們自覺要「挺身而出」,避免小孩們接收到各種不良資訊。

美國圖書館協會轄下的知識自由辦公室 (OIF)每年也會記錄、整理這些投訴,撰寫長長的另類書單。知識自由辦公室的使命,就是要跨越政治、社會和宗教的籓籬,保障市民大眾在使用圖書館的時候,可以自由接觸多樣化的資訊,免受個人或小撮人所施加的限制。

早前,美國各大學校及圖書館,便舉行了別開生面的「禁書週」,提高人們對知識自由的關注。知識自由、資訊自由並非想像的堅不可摧,而是每天飽受各種無形威脅,而正在侵蝕、出賣自由價值的,可能正正是人民自身

以下就是去年美國的「十大禁書」:

  • 1) 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 (2007), Sherman Alexie

1

內容大要:一名十四歲的男生,離開了他成長的斯波坎印第安人保育區,到一所全白人的高中就學。

罪名:反家庭、乏文化敏感性、毒品、酗酒、吸煙、賭博

 

  • 2) Persepolis (2004), Marjane Satrapi(香港譯:我在伊朗長大)

2-1

2-2

內容大要:作者 Satrapi 的回憶錄,講她在伊斯蘭革命中的伊朗所成長的故事。

罪名:賭博、粗言穢語、強烈政治傾向

  • 3) And Tango Makes Three (2005), Justin Richardson and Peter Parnell(香港譯:三口之家)

3

內容大要:真實故事改編,講述兩頭雄性企鵝共同撫養一頭企鵝寶寶。《三口之家》針對的讀者群是二至五歲的幼童。

罪名:反家庭、同性戀、強烈政治和宗教傾向

  • 4) The Bluest Eye (1970), Toni Morrison  (台灣譯:最藍的眼睛)

4

4-2

內容大要:講述一個黑人女孩,在充滿暴力、性虐的家庭成長,她確切渴望成為白人。

罪名:色情、富爭議性

  • 5) It’s Perfectly Normal (1994), Robie Harris

5

內容大要:一本圖文並茂的指南,向十歲以上的青春期小孩闡述性取向和性健康等話題。

罪名:裸露、色情

  • 6) Saga (2012), Brian Vaughan and Fiona Staples

6

內容大要:一本宇宙主題的繪本小說,關於兩名男士兵的愛情故事,以及和撫養成人的女兒的生活點滴。

罪名:反家庭、裸露、色情、粗言穢語

  • 7) The Kite Runner (2003), Khaled Hosseini(台灣譯:追風箏的孩子)

7

 

7-1

內容大要:故事設定於在七十年代政治動盪的阿富汗,一個富裕家庭孩子和家傭兒子間的友情故事。

罪名:暴力、粗言穢語

  • 8)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1990), Stephen Chbosky(香港電影版譯:少年自讀日記)

8

 

8-1

內容大要:一名內向的高中生,在結識兩名高年級生後,慢慢接觸、了解性、毒品和精神健康。

罪名:毒品、酗酒、同性戀、性暴力和手淫

  • 9) A Stolen Life (2011), Jaycee Dugard (台灣譯:被偷走的人生)

9

 

9-1

內容大要:這是加州禁室培慾案女主角迪加爾的回憶錄,講述她十一歲被綁架後,十八年內的悲慘歲月。

罪名:毒品、酗酒、吸煙、粗言穢語、色情

 

  • 10) Drama (2012), by Raina Telgemeier

10

內容大要:這是一本繪本小說,故事環繞一個中學話劇學會,後台成員間的愛恨關係。

罪名:色情、同性戀

來源:Quartz

 

(本文為Outside授權刊載,臉書專頁:Outside,作者:Billy Tong,原文標題:2014 年美國「十大禁書」,首圖來源:LearningLark,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當圖書館的書是「被刻意挑選」過⋯日本愛知縣市民用投票,向「商業考量」say no!

沒人跟你說的「讀閒書」好處:降低憂鬱、癡呆風險,還能提高生活幸福指數

愛書成癡》地表最強偷書狂收集 2.36 萬本書的華麗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