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在報告中指出,隨著金融資產佔家庭總資產的比重再度上升,全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全球最富有的 1% 的人擁有 50% 的全球家庭總財富。
為了弄清全球財富如何在家庭和個人中分佈,瑞信合併了全球家庭的財富數據。在減去債務後,2015 年中期一個人只需要 3210 美元的資產,他就是全球最富裕的 50% 人口之一。要成為全球最富的 10% 的人,一個人需要 68800 美元的資產。而要成為全球最富的 1% 的人,那你需要 75.99 萬美元資產。全球最窮的 50% 的人口擁有的資產不足全球家庭總資產的 1%,而全球最富裕的 10% 的人擁有了全球 87.7% 的家庭資產。而全球最富的 1% 的人擁有了全球家庭總資產的 50%。
在 2000-2007 年,全球最富裕的 1% 的家庭和 10% 家庭所擁有財富在全球家庭總財富中所佔的比重不斷減小,貧富差距收窄。這一趨勢在 2008 年逆轉。全球最富裕的 1% 人口所擁有財富佔比升至 2000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全球最富 10% 人口的財富佔比則一直低於 2000 年 88.3% 的水平。
瑞信指出,全球貧富差距擴大的最大原因是金融資產。2008 年以來,全球股市的上漲以及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家庭所持有金融資產的高比重,令富裕的人口更加富裕。
貧富差距除了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擴大,在美國也是如此。佔總人口 0.1% 的最富有的美國家庭擁有財富已經和占人口 90% 的美國家庭不相上下了。
美銀美林的 1917 年以來美國家庭財富分配圖表顯示,近三十年來,佔人口 90% 的美國底層家庭擁有的總體財富在全國所佔比例直線下滑,從 36% 降至 23%,而佔人口 0.1% 的最富有家庭財富佔比自上世紀 70 年代起就一直增加,已經升至 22%。
不過,從圖表上看,目前最富有家庭的財富比例還沒有 1929 年高。當時是美國貧富差距最大的年代,最富有家庭財富比例高達 25%,而其他相對“貧困”的 90% 美國家庭財富僅佔比 16%。
去年 8 月華爾街見聞提到,美國 100 個人口最多的大型都市區統計數據顯示,2013 年,根據房價劃分的區域居民貧富收入差距觸及 1969 年有記錄以來最大值。
去年 10 月,美聯儲主席葉倫公開譴責美國的貧富差距,稱她“極其擔憂”持續擴大的收入和財富差距。她說:
美國貧富差距在大蕭條時代之後的 40 多年間持續縮減。然而,過去幾十年貧富差距卻在擴大,而且是自那時起持續擴增最長的一段時期。美國人一直都在追求機會平等。但這(貧富差距擴大)與植根於我們國家歷史中的價格觀是否兼容?
(本文為合作媒體《華爾街見聞》授權刊載,非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dolbinator1000 , J Kaps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他是美國金字塔頂端 1% 的富人,為何他會說:「放任貧富差距擴大,將毀掉我們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