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

以色列人意見之多,常常形成熱鬧… 甚至吵鬧的對話場面。一個社區會議,小學生都搶著發表意見。

文 / 旅以色列翻譯家 張一勤

很多以色列人看到華人都喜歡說我們有很多相似處:重視家庭、重視教育、歷史同樣悠久等等。但是從細節來講,文化差異深如馬里亞納海溝。你常以為對方故意「嗆」你,但其實他們只是如實表達自己的想法。來以色列多年,我仍然必須靠著提醒自己「這就是以色列人」才不會大驚小怪。

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但千萬不能沒有看法

以色列人意見很多,而且一定會表達出來。當一群以色列人聚在一起講話時,吵鬧的程度你很難想像。每天晚上七點五十九分我會準時轉到電視新聞頻道,但通常半小時之後我就受不了了。這裡的新聞節目通常結合政論,幾位來賓「同時」各抒己見甚至回應彼此的論點,他們講什麼根本都聽不到,實在太吵了。

但是這卻是廟堂之上、家裡客廳、會議桌上、街頭巷尾常見的情況。在以色列,如果你沒有表達意見,大家會認真懷疑「這人是不是有問題?」。初來乍到以色列,最好做好心理準備,會遇到這種「熱烈」的對話情況,不是在吵架,而且還要適時的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以色列孩童身上,都有一絲桀敖不馴的基因。沒規沒矩、自由奔放,本是一體兩面。

以色列孩童身上,都有一絲桀敖不馴的基因。沒規沒矩、自由奔放,本是一體兩面。

「沒大沒小」才是正常!

以色列尊卑上下的概念特別薄弱,有想法和沒禮貌常常是一線之隔。但是反過來看,這種沒大沒小的習性其實讓人非常自在。記得我第一次參加以色列人聚餐,小孩子直接跳上主位,未等客人齊了就開動。

反觀嚴守家教庭訓、乖乖等主人上桌才要開動的我,卻被其他人認為行徑怪異。朋友某次跟我提到他的經驗,主人家的女兒在桌邊落座,但卻屈起一腳踩在椅子上,膝蓋頂著桌邊。他父親坐下後,我朋友以為他會念上女兒幾句坐沒坐相之類的,沒想到一開口就是關心她膝蓋不要碰傷了。

『圓形的』以色列人

婆婆說,我是個「正方形的台灣人」,而他們則是「圓形的以色列人」,其實形容得很生動。我們所受的教育中帶有非常多的規矩,在以色列卻沒有這麼複雜。所以你可以看到一個小兵能跟將軍提建議,學生質疑老師,而大家絕對不會畢恭畢敬的稱呼納坦尼亞胡「總理先生」,而是稱兄道弟般地直呼小名「BB」。

以色列是個相對來說自在的社會,規矩沒這麼多。在基本規範以外,適當地放鬆一下規矩的束縛,你會在以色列發現另一個自在的自己。

(本文經合作媒體《世界公民島》授權刊載,原文標題:以色列 : 長幼無序 – 五個以色列人,六個有意見;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真的有不客訴、不殺價、不脫序的文化?芬蘭讓我們看見「理性消費」的可能

不是付錢就是大爺!習慣把服務生呼來喚去的台灣人,真的讓法國人很受不了

法國人的氣質,來自成熟的社會住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