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導讀:對於中國媒體來說,王炳忠在太陽花學運的表現,可說是可圈可點、相當亮眼,更是被中國網民們視為是台灣青年代表唯一的清流。面對兩岸政治議題,王炳忠有很多話想說,中國媒體也透過此次的專訪,更加凸顯王炳忠的中華兒女、回歸中國的心情,以下即為王炳忠接受專訪全文。
文 / 朱康琪
在台灣,1987 年出生的王炳忠是一位頗具爭議的統派人物,曾與太陽花學運代表人林飛帆公開辯論兩岸議題。2014 年 9 月,這位年僅 27 歲的新黨新北市板橋區議員候選人在臉書上評論,表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是 2 個“不同的‘政府’”,實際上我們的祖國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隨即,王炳忠的博文被台媒斷章取義,他本人更被罵作“神經錯亂”,如此輿論環境也使得他落選新北市議員。
而近日,王炳忠在個人社交媒體多次批評道,台灣獨派如今反中已經反到了一個相當離譜的程度,部分言論荒謬不堪,令人無法接受,並講述一則駭人聽聞的校園故事,這些言論立刻遭致圍攻。據王炳忠稱,在台灣有一個高中生,因為喜歡大陸流行歌曲,結果被音樂老師責罵,被指傾中賣台,“只會向中國靠攏”,他的同學也紛紛嘲諷“圍剿”他。12 日,觀察者網對這位台灣新黨青年委員會委員進行了專訪,和他聊聊台灣當下的輿論環境。
以下是觀察者網對王炳忠的獨家專訪。
觀察者網:您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言論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據您所知,台灣獨派現在反中反到什麼程度?
王炳忠:就像我提到的,這個小朋友在學校裡受到言語霸凌,結果底下有人怎麼說呢,“救救孩子,這麼小就變成四二六。”
四二六是什麼意思?四二六就是台語,閩南話“西啊達噶”的諧音,翻譯成國語的話,就是“死阿陸”。這話帶有歧視與仇恨。他們就是用這一串數字,來概括台灣所有支持統一的,在他們眼裡是“紅色”的人。這種稱呼對中國人來說是一種羞辱。這顯現出怎樣的一種氛圍?就算對“統獨”有不同的意見,但為什麼他們用這樣的詞來指稱自己的同胞?我想這就是一個例子。
王炳忠的臉書
又比如說以前,我們覺得本省化的衝突,或者說藍綠的對立,可能只是對國民黨有意見。但在 2004 年以後,陳水扁把這種矛盾操作成是大陸和台灣的對立。這種操作的結果就是,經過這十年,孕育出來的新一代人,我幾乎都不認識了。他們有很多荒謬離譜話,在我們那個時代,即使是民進黨,也不會說出口,而且在台灣的 PPT 論壇,台大的 BBS 站上簡直是天天講,無時無刻不在講。獨派講得如此自然,一點都不會覺得,這會降低一個知識分子的格調。
世道變了,這種牴觸情緒不是“反共”、反國民黨,或說反外省,已經不是了。它已經變成對中華民族的污衊。這些人甚至覺得我們是“戰敗國”。抗戰勝利七十年,我的朋友甚至在網絡上看到,有人講,如果沒有抗戰勝利,我們今天是日本,可以坐國內線的飛機……這種論調如此不堪,我和我的朋友都無法接受。我在想,就算是台獨,是不是非有必要去把中華民族貶抑到如此不堪,然後去跪舔日本人?
所以你問我台灣獨派說反中反到什麼程度,我只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部分獨派已經對中國這個圖騰產生了無以復加的仇恨。他們聽到中國就要罵,聽到中國就想醜化,就好像是看到鬼一樣。
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台灣年輕的一代很少願意去說我是中國人。如果他敢直接講出來,那相當了不起。如果他不否認自己是中國人,都已經算得上“奇葩”。
有人會說,你這麼說,是不是統派的誇張?但我現在真的發現,比我的小四五歲的那一代人,完全已經不一樣了。那天音樂課就是這麼回事兒,老師本來是讓大家點歌。結果就有同學點了一首大陸男歌手唱的流行歌曲。當同學說要點這個歌的時候,音樂老師就抓狂了,就說“這是中國的東西,我們是在台灣啊!”然後話鋒一轉,就說像這位點大陸歌曲的同學經常會在臉書上寫一些往中國靠攏,“叛台”的言論。那個點歌同學的班上大概有十個人,特別“獨”。
看到他寫“統一”的言論後,就會來“圍剿”他,和他辯論。當他辯論的時候,對方又嘲諷他,說誰要理你啊,你這個“支那人”。他們把這個同學當成叛亂犯,政治犯,搞得像當年的“白色恐怖”一樣。所以我說,民進黨人口口聲聲說要黨政軍退出校園,要言論自由,結果當國名黨統統被他們打趴下以後,他們的“綠色恐怖”就真正建立起來了。
觀察者網:我們曾經做過一條關於您的新聞,當時你作為新北市議員候選人,稱“中國就是祖國”,結果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議。請問您的這種觀點是如何形成的?
王炳忠:我想是這樣的,在我小學的時候,最早是因為喜歡看電視連續劇,以及讀相關的歷史書,比如像唐太宗李世民、新白娘子傳奇這種以中國歷史故事做背景的電視劇或者相關的書籍,才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政治觀點。從小的時候,我就很自然地覺得這些中國的人、事、物就是我的國家。
我和我的爸爸一起看李敖的電視節目,在 2000 年“總統”大選的過程中,我對政治就一下開了竅。我就覺得今天我們說的我們今天對統獨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但是對法理的現狀不能去扭曲,不能去騙台灣人民。
今天從文化上來講,我們文化的祖國當然是中國。2014 年,我提出“祖國就是中國”,主要就是針對國民黨的“立委”羅淑蕾對郝龍兵提到了“清朝是當時台灣人的祖國”這一論調。這樣一個論調,羅淑蕾去作批評,這就證明了整個台灣,不分國民黨、民進黨,觀念都亂掉了。羅淑蕾批評說,“中華民國”才是祖國,清朝不是祖國,這個就是錯亂。本來台灣的祖國就是中國,而不是台灣變成了一個主權國家。
那為什麼會錯亂呢?就是因為所謂“台灣主體意識”、“台灣主權”這一套,已經經過李登輝他二十多年來的經營,變成了台灣的“政治正確”。
觀察者網:作為一名活躍在台灣政壇上的人物,您所持的上述觀點在台灣幾乎總處在輿論的對立面。您考量過其中的風險嗎?
王炳忠:如果你說的風險是指所謂的政治生命,那麼當然在台灣島我們要走這條路線,就必須要做好準備。它可能是在選舉上很難突出的。
輿論被操控在少數人手上,尤其是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李登輝當“總統”當了這麼多年,親信遍佈在台灣產官學界,輿論界也有他大批的人馬。這些人馬當然就操控了台灣的話語權。
現在,看起來好像我們站在民意的對立面了,但民意只是隨風倒,跟着輿論在跑而已。主要還是看我們有沒有能力,能否帶領一個新的輿論。
我今年才 28 歲不到 30。我會考慮,未來 10 年也好,20 年也罷,那時我才幾歲?不到 50 歲,可是我相信兩岸的關係會不斷往前進。歷史的發展也不會因為幾個人的意志,就停滯不前。
十年後,很有可能又有大變化。1987 年台灣解嚴,不到 20 年,政黨就已經輪替了。誰能夠預言未來究竟是什麼樣?何況我們明確看到,兩岸在往統的方向走。這是一個在現實條件下,我們能看得見的趨勢。我如今希望,不要讓台灣人的心理認同和現實產生太大的距離。
現在還有一個可怕的現象:所有檯面上的人不分藍綠,通通計算的,只是一個非常短期的選舉利益,所考量的也只是短期的政治風險。可是誰來考量台灣整體人民發展的利益風險?台灣人民利益發展的空間在什麼地方?
從來沒有人願意告訴台灣人民真相,那真相是什麼,真相其實就是以美國為主的國家,不希望中國崛起,不希望中華民族要復興。台灣就卡在中間,台灣要怎麼定位自己的角色,這是大家必須要去想清楚的。否則我們無法談台灣的長遠發展,只會永遠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