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思宇
香港開放中國自由行後,大包小包的掃貨、炒房,大大改變香港人的生活,也讓香港人很難忍受某些中國人的行為。香港的本土工作室(Local Studio HK)用一系列簡單明瞭的圖,說明為什麼香港人不等於中國人:
1. 強國人有顆玻璃心,禁不起任何批評。
vs. 香港人對各種批評都能保持理性看待。
2. 中國人上完廁所:總是留給別人善後⋯⋯
vs. 香港人上完廁所:乾乾淨淨,維持原狀。
3. 中國人眼中的世界:只有咱們天朝。
vs. 香港人眼中的世界:這世界上是有很多其他文化的。
4. 中國人等待的姿勢:不耐煩
vs. 香港人等待的姿勢:冷靜。
5. 中國人搭地鐵:一人占用好幾個位子,管他是不是博愛座
vs. 香港人搭地鐵:把位子讓給有需要的人。
6. 語言上的不同:中國人說普通話,四聲發音、有超過 100 年歷史。
vs. 香港人說廣東話,有九聲發音和兩千年的歷史。
7. 文字上的不同:中國人的「愛」沒有心。
vs. 香港人的「愛」是有心的。
8. 你走在中國街道上看到的標語
vs. 香港街道上的標語。
9. 在中國,連數字都有可能是禁忌……(64 你懂了嗎?)
10. 中國人樂於當共產黨的奴隸。
vs. 香港人則會甩一個「幹」字給共產黨。
11. 中國人的社群軟體你只能看到微博。
vs. 香港人則有臉書、twitter 和世界交流。
12. 在中國你只能用微信。
vs. 香港有 Line 、What’s App 和 Instagram…… 忙得很呢。
13. 中國的電子書信最大宗仰賴 QQ
vs. 但在香港除了 Gmail 還有很多選項可以選(編按:因為中共防堵 google 進入)
14. 在中國所有人都(必須)看央視
vs. 在香港,只有一台大家都不看
15. 中國只有一本護照,因為非法拘留的中國人,多到臭名遠播,因此免簽國家很少。
vs. 香港同時擁有中國護照與英國護照。
16. 中國的警察 vs. 香港的警察:
…… 好吧他們其實是差不多的。
這一系列圖一出就引起國外媒體報導,甚至有精通中文、英文與越南文的網友譯成越南文,在臉書上引起廣泛討論,有網友認為畫得太好了,鼓勵翻譯更多國語言,推上國際;也有人罵「歧視中國人」、「分裂主義」,設計師澄清「當然,中國不少有文化的人,香港也有沒文化的人」,因為是個人觀察、創作,難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真的當做區分中國人和香港人的標準。
但不管設計師怎麼解釋,看來是沒辦法把碎一地的玻璃心拼回去了啦。
(資料來源:QUARTZ,原文標題:These illustrations show how different Hong Kong thinks it is from mainland China,圖片來源:本土工作室粉絲專頁,非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