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2016 年 11月時,四海遊龍竟張貼「產業訓儲替代役」消息,要阿兵來賣鍋貼引發公眾討論。但這真的不是只是說說而已,這項措施在昨天(2017/3/26)正式宣布推動啦!從宅急便、超商到客運無所不包,國家公然販售我國年輕勞動力給企業財團,真的是非常厲害。
《替代役之歌》
替代役青年們
愛心征服一切
用犧牲小我服務的精神
打造新世界
替代役青年們
責任大於一切
用勇敢堅強紀律的隊伍
打造新世界
未來在營區高唱上頭這首《替代役之歌》的人,除了因為身體、家庭因素而請服替代役的「一般替代役」,以及為理工科系所設置的「研發替代役」外,還有涵蓋 22 項產業、專科以上即可申請的「產業訓儲替代役」。
立法院在今(26)日正式三讀通過《替代役實施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而新增的這項「產業訓儲替代役」,服役的模式將比照現行的「研發替代役」,役期為 3 年,其中,大專畢業者第 1 年起薪為「1 萬 9500 元」,碩士為 2 萬 3000 元,博士為 2 萬 8000 元,第 2、3 年則由役男與企業議定薪資,預計明年下半年正式實施。
等等,我有沒有看錯,起薪 19.5K、綁 3 年不准跑,後 2 年還必須在沒有任何法條、但書保障的情況下,和老闆談心薪?這難道會是一項繼無薪假之後,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德政?
《BO》編按:此篇舊文,引起許多讀者的關注與討論,尤其許多反彈聲音都圍繞在低薪上。但知名作家周奕成則是延伸丟出一個觀點——為何國家有權利這樣使用兵役制度?這篇好文也提供讀者思考:產業替代役起薪 19.5K、綁三年,沒人看出真正問題:國家沒有權力「濫用」兵役制度
- 起薪 19.5K 的超廉價勞力?
內政部役政署規劃,未來「產業訓儲替代役」將會涵蓋 22 大產業,包括半導體、石化、生醫及保健、光電、金屬、通訊、資訊、電子、電機、機械、航太工業、材料技術、運輸工具、綠色能源、紡織、其他製造業、農林漁牧業、食品業、數位內容、資訊服務、技術服務及其他服務等產業,未來每年將會規劃約 3 千位產業除訓替代役名額,供役男、企業申請。
雖然 1 萬 9500 元的首年薪資看似「寒酸」,但事實上,企業在雇用替代役男的首年,必須付出至少每人每月 2 萬 8000 元的人力成本,其中扣除 1 萬 9500 元的替代役男薪俸後,剩餘的 8500 元,則是一律被政府抽去充當「替代役基金」。
但實領 19.5K,比起輿論認定的 22K 的「薪資下限」,還要再向下探底,果然立刻招致輿論砲轟。
- 工商業大老:超爽 der,撿到一批新鮮便宜的肝!
綠黨就批評,2009 年勞委會與教育部的 22K「破盤價」就業方案,已經間接造成企業普遍低薪,青年貧窮化的現象。如今立法院還想為財團企業大開後門,讓企業能夠低薪聘用原本以「國家安全」、「政府公共事務或其他社會服務」為義務目的的國軍,排擠正常勞資雇用。綠黨認為,如此明目張膽為財團服務的內政部役政署,應該直接更名為「內政部人力仲介署」。
至於工商業大老,則是毫不意外的一致認同這項「德政」,商總理事長賴正鎰就直呼這個「制度太好了」,提早讓年輕人到企業「實(ㄇㄞˋ)習(ㄍㄢ)」,政府也可省下公帑支出。工總秘書長蔡練生指出,在不妨礙國防安全下,政府可以不需要養那麼多兵,替代役男到企業服役也可以不用浪費時間數饅頭,把握時間到企業「學(ㄓㄢˋ)功(ㄕˇ)夫(ㄑㄩㄝ)」,對將來就業、創業都會有幫助。
- 鄉民反應兩極化:剝削 3 年 vs 提前卡位
PTT 鄉民對於這項政策,反應則是兩極化。有人認為,部分無良企業只在乎「實領 19.5K」這個數字,因此產業替代役的起薪,很可能影響一般雇員的薪資水平。此外,在產業替代役服役的 3 年期間內,役男無法跳槽、升遷,甚至後 2 年的薪資還不受任何法條、但書保障,許多人擔心,「慣老闆」會將大量的「屎缺」,塞給這些廉價的替代役男,一剝削就是 3 年。
但也有人認為,比起一般替代役、義務役每個月實領最低才 6000 元左右的薪水,19.5K 的產業訓儲替代役明顯好得太多,而且還不用在營區內浪費待 1 年,對於未來就業也有蠻大的助益,且企業實際上在每位替代役男身上,支付至少 28K,役男在一年後就可以補回正常薪資,並不能稱得上是壓榨。
不過,看看台灣這種血汗勞動環境,再看看工商界大老那般興奮神情,你真的相信企業用替代役名義綁了你 3 年,還能讓你享受與一般員工同等的待遇嗎?
(圖片來源:台中市豐原區公所)
延伸閱讀
產業替代役起薪 19.5K、綁三年,沒人看出真正問題:為何役男成了任由政府轉賣的商品?
【彭明輝專欄】22K 是政府一手造成的爛攤子:產業不升級、帶頭剝削員工
平平碩士畢業,這 5 大特點決定你薪水 66K 還是 2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