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導讀》:台灣每年從越南進口的茶葉高達 2 萬多噸,因為越南茶的行情比本土茶便宜了將近 4 成,而進口後有 8 成 5 的茶葉都銷往手搖飲料店。最近知名手搖飲料店英國藍和 50 嵐都被驗出殘留農藥超標,正反映了這些低成本的越南茶品質多半不佳,農藥、香料含量往往偏高,這樣的情形食藥署其實早就知道,但為何總要等媒體大肆揭露,才願意逐批檢驗?
之前其實就曾經談過,越南茶葉是台灣進口的最大宗來源,拉過進口報關資料就知道為什麼,因為就是便宜、便宜、很便宜,所以台灣的手搖查、甚至罐裝茶飲,使用越南茶葉,早已經是公開的事實。甚至連國產高山茶,都可能用越南茶葉混充。但問題是,越南茶被驗出農藥、不合格率偏高,食藥署終於願意逐批查驗、強迫標示茶葉產地了。
之前拉過 103 年 8 月的進口報關資料,就知道為什麼業者在成本考量下,很難不用越南茶葉:
103 年 8 月茶葉進口報關資料
國別 進口數量 (公斤) 價值 每公斤價值 (單位: 元,TWD)
中國 250234 22177000 $89
越南 2965486 122604000 $41
印度 111912 6215000 $56
斯里蘭卡 204501 18136000 $89
日本 50622 17525000 $346
但問題是,越南茶葉農藥殘留情況多,是因為當地政府即使規範,但農藥使用狀況仍舊是由農民自己決定,政府對農民農藥使用狀況約束的強制力有限,還是要靠進口國家的邊境把關。
但,重點是,台灣過去對越南茶葉抽驗農藥,被驗出來的紀錄不少,食藥署是第一天知道嗎?當然不是!衛福部、食藥署是第一天知道台灣的茶產業,廣泛使用越南茶葉嗎?當然也不是!食藥署早知道越南茶葉不合格率偏高。
越南茶成為台灣進口茶葉最大宗已經很多年了,你我喝到這些茶、也很多年了。讓人納悶兼不爽的是:為什麼一定要等到爆發出英國藍的農藥茶風波,食藥署才願意針對自越南、斯里蘭卡、印度、中國等前四大茶葉進口國輸入的茶葉,進行逐批查驗呢?
這個政府就是這樣才奇怪,對明知的事實,不肯事先預防,明知早晚會出事,也總是要等到出事後才來補救,真的是很奇怪耶~
(文章來源:徐嶔煌授權,圖片來源:luftholen, CC licensed)